■本報記者 黃力輝
作為服務“三農”的國家隊、主力軍,農發行哈爾濱市賓縣支行堅守“糧食銀行”“農地銀行”“綠色銀行”“水利銀行”定位,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助力產業升級、守護綠水青山的實踐中,以政策性金融的強勁動能,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和鄉村振興注入“源頭活水”。
近日,農發行賓縣支行公布最新經營數據,截至6月末,全行貸款余額突破50億元,達51.67億元,2025年累計投放各類貸款6億元。
近日,農發行賓縣支行緊密對接地方糧食儲備輪換需求,成功向域內糧食收儲企業投放4700萬元專項貸款,支持企業開展大宗糧食市場化收購、規范化儲存及周期性輪換,推動儲備糧品質動態優化,保障區域糧食市場穩定。
“這筆貸款落地后,糧食收儲企業得以按市場規律靈活開展糧食儲備吞吐調節,通過‘新陳置換’機制,持續優化庫存結構,既為區域糧食市場平抑價格波動提供‘緩沖帶’,也為種糧主體提供了穩定的售糧預期。此次信貸實踐是對地方糧食安全責任的主動擔當,也標志著我行在服務鄉村振興、夯實糧食安全根基方面邁上新臺階。”農發行賓縣支行相關負責人王青松向《農村金融時報》記者介紹說。
農發行賓縣支行支持糧食儲備企業開展“托底收購”,為廣大種糧農民帶來了直接好處。剛剛拿到售糧款的當地種糧大戶鄭成浩高興地說:“這個收購讓我們種糧農民可以依托糧食企業的倉儲設施,科學合理地安排售糧節奏,大大提升了抗風險能力。”
據了解,今年以來,農發行賓縣支行把保障糧食安全作為首要任務,構建從“田間”到“糧倉”的全鏈條金融服務體系,針對糧食收儲關鍵環節,開辟綠色辦貸通道,確保糧食儲備按時序推進,穩定區域糧食市場價格;提前對接糧食企業資金需求,量身定制貸款產品,在嚴格風險管控前提下,大幅壓縮貸款審批周期,實現資金投放與糧食收購周期精準匹配;圍繞糧食加工、流通等產業鏈關鍵環節,深化“線上+線下”融合服務,持續增強糧食安全保障的金融韌性,有效緩解企業流動性壓力,守護好群眾“米袋子”。
位于哈爾濱市賓縣的二龍山水庫,庫容為1億立方米,是一座集旅游服務、漁業生產、城鎮供水、防洪、灌溉等功能于一體的大型水庫。
農發行賓縣支行聚焦發展綠色農業和地方特色產業,突破傳統信貸模式,傾力支持二龍山水庫提質增效項目,助力當地開展漁業現代化改造。今年以來,該支行共為該項目審批專項貸款4.8億元,截至6月末,已投放貸款1.16億元,推動建立“生態養殖+大數據監測”智慧漁業體系,帶動周邊農戶年增收,實現“水面增綠、群眾增收”雙效提升,推動“資源優勢”向“發展勝勢”轉化,助力縣域特色產業發展。
農發行賓縣支行建立政銀企常態化對接機制,瞄準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節點,主動走訪對接地方發展戰略。近日,該支行與賓縣政府及相關企業達成重點項目融資意向,以政策性金融之力,賦能縣域基礎設施改造升級等民生工程項目。
“我們將秉持‘項目跟著規劃走、資金跟著需求走’原則,與融資企業精準對接,力爭年內實現貸款投放,實現金融服務與民生改善的深度融合,以金融活水持續灌溉縣域發展沃土。”王青松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