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翠華
華電新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電新能”)近日成功登陸上海證券交易所主板,成為今年A股市場規模最大的IPO項目。此次上市不僅是華電新能發展的重要里程碑,也為觀察保險資金的長期投資邏輯提供了典型案例。中國人壽和平安人壽早在2021年便前瞻性入股華電新能,隨著后者上市,這一投資布局的成果逐漸顯現。該案例不僅折射了保險資金加大股權投資力度、積極融入國家戰略的大趨勢,也體現了保險資金踐行“長錢長投”、當好“耐心資本”的新理念。
近年來,保險資金投資面臨的國內外經濟環境發生較大變化,市場利率中樞持續下行,保險資金傳統投資模式面臨挑戰;“長錢長投”政策導向愈加清晰,保險資金固有的長期投資優勢亟待更好發揮。筆者認為,種種變化都需要保險機構錨定服務實體經濟、國家戰略之根基,堅守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的初心,練好資產管理的硬功夫。
扎根實體經濟,服務國家戰略,是險資把握時代機遇分享時代紅利的基礎。
此次險企投資華電新能,體現的就是金融活水服務實體經濟的底層邏輯。華電新能是中國華電集團旗下新能源業務整合平臺,也是國內最大新能源運營商之一。險企投資此類新能源項目順應了經濟綠色化、低碳化轉型趨勢,有利于助力“雙碳”目標的實現。實際上,近年來險資聚焦新能源、科技創新等領域,深度挖掘綠色能源、人工智能、機器人等行業的投資機會。當資本主動對接“雙碳”“科技創新”等國家戰略,不僅能獲得政策紅利加持下的良好收益,更能實現“資本增值”與“社會價值”的雙重效果。
發揮長錢優勢,踐行長期主義,是險資“穿越周期”行穩致遠的關鍵。
保險資金尤其是壽險資金,通常匹配的是10年、20年乃至更長的保單,具有期限長的特點。這使得險資在資產配置時具備長期投資的優勢,可助其更好克服短期流動性壓力、防控市場波動風險。在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當下,險資的這種優勢也有利于其更好應對科創企業研發投入大、風險高等挑戰。長期股權投資的價值實現,就在于“精選標的”與“耐心持有”的雙重堅守。這也將推動險資從“資金提供者”升級為“價值創造者”,實現與被投企業的互利雙贏、與資本市場穩定運行的同向同行。
提升投研能力,優化資產結構,是險資擦亮資產保值增值專業品牌的抓手。
長期以來,險資偏重固收類投資,形成了追求絕對收益、投資穩健的市場形象。不過,在低利率環境下,加大長期股權投資、提升權益投資比重成為險資優化資產結構的戰略選擇。這將考驗險資在權益市場投研、資產負債動態平衡、大類資產配置,以及海外資產布局等方面的綜合能力。過硬的專業能力是長期投資、耐心投資的基礎,唯有如此才能對投資標的“選得對”“守得住”。
優秀的金融資本從來不是純粹的“逐利者”,而是“賦能者”“守護者”“引領者”,以金融活水賦能科技創新,以長期主義守護“幼苗”成長,以價值創造引領投資風向。我們相信,在政策鼓勵下,將有越來越多的險資選擇做“時間的朋友”,成為優秀企業的“長期陪伴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