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離岸人民幣(7.0346,0.0941,1.36%)兌美元及在岸人民幣兌美元雙雙“破7”。
早上9點41分,Wind顯示,離岸人民幣兌美元跌破7.1關口,日內跌幅擴大至1.85%,創2017年1月以來新低。在岸人民幣兌美元在開盤后也跌破7元,報7.0481。
在“破7”不久后,中國人民銀行有關負責人當天就人民幣匯率相關問題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盡管近期人民幣對美元有所貶值,但從歷史上看,人民幣總體是升值的。近年來在應對匯率波動過程中,人民銀行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政策工具,并將繼續創新和豐富調控工具箱,針對外匯市場可能出現的正反饋行為,要采取必要的、有針對性的措施,堅決打擊短期投機炒作,維護外匯市場平穩運行,穩定市場預期。人民銀行有經驗、有信心、有能力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穩定。
對于人民幣匯率破7的原因,央行有關負責人則表示,是受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措施及對中國加征關稅預期等影響。但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繼續保持穩定和強勢,這是市場供求和國際匯市波動的反映。
中信證券研究部曾預計,匯率在短期內將承壓。貿易談判仍存不確定性,是當前匯率的核心影響因素,避險情緒或將推動人民幣匯率短期走弱。全球PPI同步走弱,從全球通脹差和購買力平價的角度而言,短期內對匯率的影響有限。但是,貿易摩擦會帶來我國通縮壓力以及美國通脹壓力,對人民幣幣值可能形成小幅支撐。
“破7”對國內的資本市場將有何影響?星石投資的策略團隊認為,根據過往經驗來看,“破7”更多的是一個心理關口,對資本市場的實際影響有限。
星石投資表示,從中長期來看,得益于中國不斷擴大金融市場對外開放,此前市場擔心的資本外流并未發生,資本流動仍整體維持平衡。因此,人民幣短期貶壓上升并不足懼,資本市場預期不會出現明顯波動,噪音過后,預計人民幣將回歸穩定。
對于未來長期匯率走勢,中信證券研究部認為,需要看人民幣國際化和供給側改革。勞動力成本上升和貿易摩擦對人民幣匯率形成長期的貶值壓力,經常項目順差未來面臨的收縮壓力不容小覷,長期來看有轉為逆差的可能。資本賬戶的開放和人民幣國際化將對匯率形成一定支撐。資本賬戶開放有利于國外投資者投資國內證券,人民幣國際化將有助于外資持有更多的人民幣資產。供給側改革和經濟轉型對匯率存在雙重影響,傳統工業品價格回暖對人民幣施加貶值壓力,而人民幣能否升值關鍵在于高技術產業是否能夠扭轉經常項目順差的下滑趨勢,帶來出口的持續穩定增長。
(本文有刪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