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APP

          掃一掃
          下載客戶端

          您所在的位置: 網站首頁 > 評論頻道 > 宏觀時評 > 正文

          松綁“地攤經濟”關鍵在“管放”平衡

          2020-06-04 15:32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最近,“地攤經濟”成為家喻戶曉的熱詞,不少社會新聞都與其有關——一位成都姑娘白天在服裝公司上班,晚上出門擺地攤,幾個月下來收入頗豐,給自己購入一輛二手奧迪車作為獎勵;浙江、四川、江西等地有序開放“地攤經濟”“馬路經濟”,江西南昌一位大排檔業主表示,每晚收入將近三萬元;江西九江瑞昌不少小商販接到了城管隊員打來的電話,主動動員他們到指定地點擺攤經營……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時下,夏日已至,涼風習習,走入夜晚的大排檔,正是感受人聲鼎沸,街頭巷尾洋溢著濃濃煙火氣的時候。不少人一邊品嘗著各色小吃,挑選著琳瑯滿目的小商品,一邊也在躍躍欲試,打算一試身手。

              這樣的變化,得益于中央釋放的政策紅利。放開“地攤經濟”不僅拓寬了就業渠道,更是“疫情過后,民生為要”的最好詮釋。

              不過,也有人擔憂,“地攤經濟”會不會再次陷入“一管就死,一放就亂”的窠臼?如何確保“地攤經濟”真正融入城市肌理,而不是臨時刺激經濟的救急藥?如何應對由此增多的城市治理成本,在滿足不同消費群體多元化消費需求的同時,維護居民生活的正常秩序?

              “地攤經濟”的優勢,顯而易見——經營費用低,沒有轉手費,沒有裝修費,沒有租金壓力,沒有雇員工資壓力。不足之處也不容小覷,比如以往普遍存在的占道經營擾亂交通、垃圾遍地影響城市衛生、夜間噪音擾民、假冒偽劣商品難以追查、食品衛生無法保障、消費糾紛維權困難等。

              面對“地攤經濟”這道新考題,各地如何答卷,才能讓經營者有“真金白銀”的獲得感的同時,也讓城市居民保有幸福感和安全感?這不僅要依靠城市治理能力的不斷提升,更要依靠政策制定者在“抓”和“放”之間尋找最合適的平衡點。

              首先,應做到因城施策、因地制宜。今年3月,《成都市城市管理五允許一堅持統籌疫情防控助力經濟發展措施》提出:在保障安全、不占用盲道、消防通道,不侵害他人利益,做好疫情防控和清潔衛生等工作前提下,允許在一定區域設置臨時占道攤點攤區和夜市、允許臨街店鋪越門經營、允許流動商販在一定區域販賣經營。

              這種先吃螃蟹的勇氣,讓人們感受到這座城市的柔性、包容與寬懷。但是,各地在借鑒成都經驗的同時,也要充分結合自身城市特點以及居民習慣,充分考慮到南北方消費差異,不宜“一窩蜂”地復制粘貼,應探索出適合本地的路徑。

              其次,就盤活“地攤經濟”而言,各地的政府只有敢于給自己“添麻煩”,自我加碼,才能給很多受疫情沖擊的個體添利潤,為其減壓。

              為“地攤經濟”松綁,不等于讓城市回到臟亂差的老路上,而是要通過精細化、規范化城市治理,讓一“攤”煙火氣更為有序。

              長沙當地的先鋒街道馬路市場上豎立著“臨時規范點管理制度”“臨時規范點文明公約”兩塊大牌子,寫著“不占用機動車道、盲道和消防通道,不發生油煙和噪音擾民,做好疫情防控和清潔衛生”等內容,以此著手破解精細化管理難題。

              圍繞地攤經營中容易產生的問題,各地應當注意規劃專門用于地攤經營的場所、增強環衛力量投入、建立網絡申報簡易程序、加強食品衛生二維碼追溯制度,等等。

              再次,復蘇經濟刺激消費,應具備前瞻的思維,不僅盯著眼下看,更要懷揣向前看的遠望。政府相關部門應做好與“放管服”結合,將有形之手的力量用在刀刃上。針對個別地區曝光的攤位租賃方“坐地起價”、炒作攤位費現象,應加強監管力度,清除擺在“地攤經濟”面前的絆腳石。

              日前,李克強總理在山東煙臺考察時表示,“地攤經濟”、小店經濟是就業崗位的重要來源,是人間的煙火,和“高大上”一樣,是中國的生機。

              激活“地攤經濟”的一池春水,為這份生機更好地保駕護航。不落窠臼,行穩致遠,才能讓每個人的小期盼和城市的大情懷交融,在煙火氣中塑造歸屬感,讓個人發展與城市繁華同頻共振。

          -證券日報網
          国产精品传媒99一区二区_国产高潮抽搐喷水高清_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蜜_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国产AV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證券日報APP

                  掃一掃,即可下載

                  官方微信

                  掃一掃,加關注

                  官方微博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