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業 安寧
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開的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舉世矚目。
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在我國經濟走向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大背景和大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征程上,市場對二十屆三中全會再次掀起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浪潮更加充滿期待,因之事關我們如何為2035年遠景目標提供更好更新的制度供給,事關未來十年甚至二十年中國經濟的長遠發展。
歷史和實踐再次證明,全面深化改革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動力和關鍵一招。對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黨的二十大早已作出戰略部署,2023年10月底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則提出了“加快建設金融強國”的目標,這些都為資本市場發展明確了方向。
今年4月份,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強監管防范風險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新‘國九條’”)提出,到本世紀中葉,資本市場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進一步提高,建成與金融強國相匹配的高質量資本市場。
新“國九條”錨定金融強國建設這一奮斗目標,勾畫出一幅令人振奮的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藍圖。
中國證監會主席吳清在2024陸家嘴論壇上表示,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的硬道理,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資本市場只有服從和服務于這個大局,建立健全與經濟高質量發展相適配的市場體系和制度機制,才能實現自身的高質量發展。
建設高質量資本市場,需要充分發揮其樞紐功能,持續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質效。
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優化融資結構,更好發揮資本市場樞紐功能”。“樞紐功能”這一提法表明資本市場在金融運行中具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重要作用。
作為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樞紐,資本市場具有發現培育創新型企業、促進創新資本形成、優化創新資源配置等功能,通過高效資源配置支持上市公司做優做強,促進科技、資本和產業高水平循環。
建設高質量資本市場,要培育更多優質的上市公司,筑牢資本市場健康發展基石。
提升上市公司質量是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基礎。一個高質量的資本市場,應該源源不斷涌現出優質的上市公司,引領行業轉型升級和經濟高質量發展。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是全面實現資本市場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內在要求,也是全面建成與金融強國相匹配的高質量資本市場的必由之路。
建設高質量資本市場,需要持續深化改革,更好地服務科技創新和新質生產力發展。
我國正處于經濟轉型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關鍵時期,需提升金融資源供給與實體融資需求的適配性,尤其要通過資本市場改革,加大對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支持作用。
進一步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要緊緊圍繞服務科技創新和新質生產力發展,加快構建與之相適配的全鏈條市場服務體系和相關制度機制。進一步提升多層次資本市場對科技企業的服務覆蓋面和精準度,提升對新產業新業態新技術的包容性,充分發揮資本市場功能,服務中國式現代化大局。
踏上新征程,資本市場將在高質量發展的大路上闊步前行,以更加有為的姿態推出新改革、新行動,為建設金融強國、實現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有力的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