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18日,有媒體刊發了一份滴滴媒體研究院基于實時移動出行數據生成的分析報告。這份報告粗線條勾勒出以國家各部委為起止點的滴滴用戶的出行規律,進而對各部委工作人員的工作時長、工作強度、工作規律等描摹了一番。
對數據收集使用者而言,這大致就是得到大數據加持后的一次牛刀小試,此后,陸續發布的《中國智能出行大數據報告》、城市出行星云圖,也都讓人印象深刻。對普通用戶而言,在印象深刻之余,估計很少有人會因為自己的出行信息,被出行服務提供方詳細掌握并高效利用而夜不能寐,即使偶有擔心,也不過是擔心自己會不會被“殺熟”。
雖然這類個體的擔心,無論怎么看,都顯得微不足道,但考慮到數以億計用戶的龐大基數,無數個體的小擔心匯聚在一起,就一定會牽連上大問題。大數據收集使用者讓社會普遍擔心的某種行為,一定會對相關市場的交易成本、效率表現、資源配置、財富分配、風險處置等,造成相當程度的擾動。站在這個角度觀察,包括移動出行在內的大數據,被如何收集、存儲、分析、利用、轉移、分享……就都牽涉到國家安全問題,需要嚴肅對待。
產生數據的基數越大,收集數據的時間越長、頻次越密,不同數據之間的勾連越充分,數據礦藏的豐度就越高、越有利用價值,利用效率也會越高。收集者、使用者只要用心、肯下功夫,就能從這些寶貴數據中得到可觀的收獲甚至意外發現。技術越進步,社會經濟越發展,數據邊際效應遞增的特點就會表現得越充分。
個體信息的透明化導致的安全敞口,也足以映射整個社會的安全敞口。就此而言,近期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依據相關法律法規,要求多家互聯網公司認真整改存在的問題,切實保障廣大用戶個人信息安全的舉措,需要相關各方認真對待。一方面,這是對個人信息收集和使用者進一步明確了責任、規范了路徑、劃定了底線;另一方面,這也有助于個體提高保護自身信息安全的意識。個體信息安全意識的切實提高,也將極大促進全社會信息安全水平的提升。
保證數據安全是一個需要長期堅持的重要任務,需要根據各方面技術的發展以及個體和社會數據安全的狀態,及時做出有針對性的調整。因此,各相關方要有足夠清醒的認識。同時需要明確的是,堅持這個長期工作的根本目的,是持續促進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和國家安全基石的穩固。在這個過程中,諸多相關產業的發展、壯大,才能得到基礎性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