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王麗新)今年以來,全球市場的資本配置正在從美元資產流向非美資產,一場策略性的全球資本再平衡悄然展開。許多全球投資者尋求多元化的收益來源,將資金投向歐洲、中國及亞洲其他地區。
“未來,我持續看好中國資產,優質資產正在崛起。”北京信匯泉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孫加瀅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中國擁有世界上最為高效的工業化體系,且工業化進程已經走到新發展階段,比如依托自身的供應鏈來實現自我創造,以及在解決既有技術中的問題和滿足新的需求過程中實現創新。另外,在工業化成熟階段,中國必將會出現一次股市成長,因為國內擁有龐大的資金和低估值的資產。
中國資產正迎來系統性重估,一些國際投行紛紛看多中國經濟增長。高盛、摩根大通等多家國際投行近日表示,決定上調對2025年中國經濟增速預測。其中,高盛上調0.6個百分點,摩根大通上調0.7個百分點,摩根士丹利上調0.3個百分點,野村上調0.5個百分點。
至于哪些資產會被看好?孫加瀅表示,基于宏觀策略分析可以看清楚哪些行業、哪些公司受益。比如要具體分析不同行業三年的趨勢和相關公司三年到五年的利潤變化,結合大宗商品等大資產的配置,形成自身的投資標的組合。一般來看,流動性良好、經營業績穩健、知名度高以及估值低的上市公司,更具備優質資產的資質,就是“確定性、安全性、高收益”三點的聚合。
(編輯 何成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