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三A股繼續下跌,但收出稍長的下影線,有企穩特征。上證綜指收挫0.21%至3480.83點,深證綜指跌1.66%至1877.82點。此外,中小板綜指大跌1.72%,創業板綜指暴跌3.07%。由盤面看,銀行、地產、白酒等權重股相對強勢,這是滬指跌幅較小的主因。兩市絕大多數個股殺跌,原因大致有二:一是權重股上漲誘發“二八現象”,二是不少公司業績快報很差。
最近我常提示個股財報風險,因現在的市場環境決定了“業績為王”,光有題材是吃不開的。不過,業績快報誘發的殺跌來得快去得也快,投資者只要持股公司業績過硬,就不必擔心。就算某些公司業績差于預期,只要差得不是太離譜,調整幾天也就消化得差不多了。
昨盤前公布的1月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為51.3%,非制造業PMI為55.3%。制造業PMI已連降兩月,但非制造業PMI連升三月,這些數據暗示消費及服務業后勁較足??紤]到服務業能吸納更多的就業,這些數據不太可能誘發央行或其他部門采取更多刺激措施。
后市A股料會企穩,但春節前不太可能走得很強。因部分資金會選擇避開長假,以節省資金成本。這里的“資金成本”是廣義的,也包括“機會成本”,即長假前若借出錢勢必能掙到較高的利息。
今日美聯儲應會公布議息結果。假如美聯儲態度鷹派,接下來美元就會進入加息模式,這樣將為全球股市帶來不確定性。就操作而言,投資者仍應堅持業績為重,只要業績快報不錯,只要預期2018年業績進一步增長,那么這樣的股票就可以拿著,不用太過看重股指。就品種選擇上,個人覺得至少在上半年,權重股還有可能優于非權重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