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A股波動有所加大,但自港股復活節假期后恢復交易的滬深港通渠道,仍延續了節前資金凈買入的態勢,且凈買入力度有進一步加大趨勢。從資金流向的具體標的來看,一方面,海外資金加大了對消費防御品種的布局,另一方面,對電子、傳媒等中小創標的繼續保持關注。
因港股市場適逢復活節等假期及不滿足結算要求,滬股通、深股通自上周四起暫停服務,至昨日才雙雙恢復交易。上午10時許,這兩個渠道的合計凈買入額逾7億元,顯示昨日開盤半小時的資金流量便已超過前一交易日全天產生的流量,當日較大額凈買入的趨勢初現端倪。
盤中,兩個渠道的買盤和賣盤力量逐步擴大。截至收盤,滬股通買盤成交77.04億元,為近兩個月新高,賣盤成交53.09億元,與近期基本持平,滬股通當日實際凈買入23.95億元。深股通的多空雙方則“旗鼓相當”,無論買盤還是賣盤,成交額均在50億以上水平,當日深股通實際凈買入5.12億元。北向渠道當日合計凈買入29.07億元。
不僅昨天,近來A股市場震蕩加劇,借道互聯互通北向渠道的海外資金也一直保持凈買入態勢。自26日起至港股復活節假期前,北上資金都在凈買入A股。上周,北上資金3個交易日累計凈買入56億元。其中,僅26日單日凈流入額就達38.39億元,為逾兩個半月單日凈買入額新高。
4月3日盤后數據顯示,北上資金當日吸籌對象主要集中在食品飲料龍頭股上。
具體來看,3日伊利股份獲滬股通資金凈買入4億元,貴州茅臺、五糧液的凈買入額均超過1億元。同時,水泥制造龍頭海螺水泥獲凈買入2.78億元,中國太保和中國平安也均獲凈買入超過1億元。分眾傳媒和大族激光的凈流入額分別為7837萬和5660萬元。此外,京東方A也獲得小幅凈買入。
從前述北向渠道4月首個交易日的數據來看,海外資金當日操作也與此前的買入邏輯一脈相承。
以3月份為例,受中美貿易摩擦等影響,A股市場整體呈現震蕩調整格局。對此,北上資金在食品飲料、醫藥生物等消費防御板塊上體現出更顯著的偏好,比如,恒瑞醫藥、水井坊、五糧液、雙匯發展3月份獲北上資金增持,持股數顯著提高,變動量排名靠前。近期以科技股為代表的中小創股票表現強勢,3月份以來,北上資金對于電子、傳媒等行業標的也青睞有加。比如,深股通資金3月份對分眾傳媒增持了2235萬股,位列深股通標的持股變動量排行榜的第1位,立訊精密和海能達的深股通資金持股量也增加了1000萬股以上。
有分析人士表示,借道互聯互通北向的海外資金流向大格局基本在金融股、科技股和消費股上,還有一些其他領域的龍頭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