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A股續跌,滬綜指跌0.45%至3154.65點,其余股指跌幅與之相差不大。盤面上,個股呈普跌態勢,此前大跌的煤炭、水泥等周期股稍有反彈,但貴州茅臺等權重股較弱。
非權重股方面,海南板塊較強,有5只個股漲停。此外,醫藥股依然相對強勢,上漲個股的數量約是下跌個股的1.4倍。近年來國家大力扶持醫藥行業,且該板塊去年漲幅不大,加上這次“入摩”個股較多,故醫藥股表現強些可以理解。
需要注意的是,部分醫藥股近期漲勢過猛,投資者不宜過分追漲。萬一大盤回調幅度超預期,強勢板塊補跌起來也會很猛。另外,“獨角獸”藥明康德已經收獲十余個“一”字板。結合中簽者獲利情況、個股估值水平以及換手率,個人覺得今日該股開板的可能性“相當大”。如果該股開板后走勢相對較強,則醫藥板塊多少會受益,否則就易誘發整個板塊震蕩。
中美貿易問題尚未完全解決,這對大盤構成一定干擾。除此之外,外圍不利因素還包括:美國十年期公債收益率始終維持高位、油價居高不下、部分國家貨幣大幅貶值……這些因素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間接,都會對A股構成不利影響。
在我國內部,對A股有利與不利的因素也有一些。但總體來看,對有利因素,市場已有所消化(比如降準之類),而不利因素正在消化中。比如,近期新股發行數量雖然不多,但融資額較大。以昨日開放申購的工業富聯為例,總發行量19.7億股,中簽者下周得繳款約270億元。
雖然有不少不利因素,但股指已連續殺跌兩天,已為新股發行騰出了一定的市值空間。因此,個人感覺,后市股指有望緩緩企穩。從技術面上看,滬指20日均線一帶或能形成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