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IF金融E沙龍暨2018年第三季度宏觀經濟形勢分析會”近日在上海舉行,主題為:紀念改革開放40年——深化供給側改革賦能中國新經濟。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原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出席并演講。
賈康稱,目前股市下跌帶有“應激反應”式的夸張特征,心理因素大于市場實際受到的影響。他認為,我國實現年度及十三五基本的發展目標,仍有相當大的把握。
賈康直言,他并不擔心中國的發展縱深空間、市場潛力與“全產業鏈”格局下的回旋余地,而在于防止“矛盾凸顯”特征下“經濟問題的社會化、政治化”。
賈康稱當前形勢下,雖然經濟還有很多不確定性。
“如果從相對短的時間段來看,最短期的目標是今年,我們經濟運行今年規劃性、引導性的目標是經濟增長速度6.5%左右,這個目標的實現,應該說仍然有相當大的把握。上半年報出的是6.9%、6.8%兩個季度表現,第三季度明顯回調到6.5%,但是1-9月份合計仍然是6.7%。四季度不排除經濟繼續下行,但全年完成在6.5%左右,沒有什么懸念,年度的目標仍然是有相當大的把握來實現的。”
對于未來幾年,賈康預測GDP保持6%以上的增長不是難題。“到2020年,我們還要經過2019和2020年兩個年度,我們要達到全面小康這樣一個實現現代化三步走第三步中的節點目標,我認為完成也仍然有相當大的把握。因為從總量的概念來看,未來兩年,如果不犯什么大的錯誤,如果不出現特別極端的意料之外的情況,我們實現未來兩年6%以上增長,仍然是大概率事件。”
另外,人民幣國際化問題,賈康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人民幣的國際化是幾十年的過程,我們現在確實還得有耐心,等待合適的機遇出現以后來自拆防火墻,然后再接受市場的考驗。人民幣作為一個形式上看起來的硬通貨,能不能為世界上更多經濟體接受,不光作為結算貨幣,而且作為儲備貨幣和避險資產。這一定是幾十年現代化過程中我們要解決的重大問題。”賈康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