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姜楠 朱寶琛 蘇詩鈺
11月2日,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高莉表示,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拓寬民營企業融資途徑,以市場化的方式幫助緩解企業融資難的決策部署,證監會組織交易所債券市場啟動了信用保護工具試點,探索通過信用增進工具減少投資者購買民營企業債券的顧慮,支持民營企業債券融資。
高莉表示,下一步,證監會將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充分發揮資本市場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積極作用,指導滬深交易所盡快完善信用保護工具相關制度,支持和鼓勵更多合格金融機構參與信用保護工具業務,支持民營企業在交易所市場發行債券融資。
當日,滬深交易所分別就市場信用保護工具業務開始試點。這對于優化債券市場投資者結構、提高企業融資效率、促進交易所債券市場長期健康穩定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據了解,深交所首批信用保護工具業務試點涉及名義本金合計1.3億元,參考實體包括蘇寧電器集團有限公司和浙江恒逸集團有限公司。首批信用保護工具均以龍頭民營企業作為參考實體,與其公司債券一級市場發行同步推進,以達到增強投資者認購信心、助力債券發行和降低發行人融資成本的目的。
深交所首批信用保護工具業務試點參與機構包括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等機構,涵蓋證券公司、基金公司和信用增進機構等機構類型,信用保護工具賣方均具備較強的信用風險管理能力。首批試點均采用信用保護合約形式,由交易雙方一對一簽訂合約且不可轉讓。
上交所方面,當日,國泰君安證券和中信證券成為首批信用保護賣方,共達成2筆信用保護合約交易,參考實體包含了不同主體評級的民營企業,分別為紅獅控股集團(民營企業,AAA)和金誠信(民營上市公司,AA)。國泰君安證券和中信證券分別為上述民營企業近期發行公司債的主承銷商,其為自己主承的民營企業客戶提供信用保護,有利于向市場釋放積極信號,提升市場信心,保障民營企業債券的順利發行。
深交所表示,下一步,深交所將盡快研究發布信用保護工具相關業務規則,推進信用保護合約和信用保護憑證業務的常規化開展,充分發揮服務民營企業、創新企業、中小企業的特色和優勢,拓寬民營企業融資途徑,同時持續提升風險防控能力,保護投資者的合法利益,為民營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的融資環境。
上交所表示,下一步,上交所將盡快制定信用保護工具相關業務規則,以便更多符合標準的市場機構為客戶提供相關信用保護服務和產品,更好地改善民營企業融資環境,進一步提升交易所債券市場服務實體企業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