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光榮與夢想——2018粵港澳大灣區上市公司發展機遇論壇”在深圳舉辦。深圳證券交易所副總經理彭明表示,資本市場是灣區經濟的重要引擎。大灣區在過去40年,運用市場在金融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充分推動“股權文化、規則意識、契約意識、公司治理”在灣區企業落地生根,形成中國市場化程度最高的一個區域。
彭明指出,粵港澳大灣區的上市公司共1800家,其中,珠三角九市在深交所上市的有456家,這些公司在四個方面很有優勢:一是高新技術企業占比優于市場平均水平;深市高新技術企業占比70%,珠三角九市占比80%。深市戰略新興企業占比40%,而九市456家中有50%是戰略新興企業。
二是研發投入占比高,上述456家公司研發投入的占比,比深市市場平均水平高50%,充分體現粵港澳灣區企業“創新”的特點。
三是效益走在前列,前三季度九市456家公司的營業收入增長率為18%,深市平均水平為14.5%。
四是社會貢獻高,以納稅情況來看,深市市場平均每家公司的納稅額約為1.6億元,九市456家公司同一數據則為2.85億,高于市場平均水平。
彭明指出,深交所最近兩年在持續推進創業板改革,推動放寬創業板的發行上市條件和再融資條件,提高對新經濟的包容,滿足實體經濟企業特別是其中新經濟企業的融資需求。
“下一步,深交所將推動運用市場化方式,幫助上市公司運用并購重組等方式做大做強。統計數據顯示,2008年至2018年間,珠三角上市公司456家,在深市上市企業數量占比21%,并購重組的金額占比25%,在并購重組金額方面略領先。但在數量方面,近10年中,并購重組155家次,還有較大的潛力。”彭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