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為進一步促進中國-東盟構建更加緊密的命運共同體,推動廣西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近期中國人民銀行、國家發改委、科技部等13個部門聯合印發了《廣西壯族自治區建設面向東盟的金融開放門戶總體方案》(以下簡稱《方案》)。
《方案》指出,要堅持“市場主導、政府引導,本幣驅動、服務實體,穩妥有序、風險可控,創新發展、人才引領”基本原則,經過5年左右努力,廣西基本構建面向東盟的經濟金融合作大通道,完善跨境金融合作交流機制和金融風險防控機制,強化面向東盟的人民幣跨境結算、貨幣交易和跨境投融資服務。
到2020年,廣西現代金融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金融人才進一步集聚,金融體制機制改革進一步深化,支撐全方位開放能力進一步增強,在廣西打造形成中國面向東盟的金融運營服務基地、財富管理服務基地、金融信息服務基地和金融交流培訓基地。
到2023年,廣西跨境貿易和投資更加便利、金融生態環境更加優良、金融監管更加協同高效,與東盟的機構互設、資金互融、貨幣互兌、監管互動、人員互聯和信息互通進一步增強,基本建成面向東盟的金融開放門戶,建立起與全方位開放格局相匹配的現代金融體系。通過金融開放門戶建設,人民幣東盟區域化水平進一步提高,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實施水平進一步提升,“一帶一路”建設成果進一步鞏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