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曉玉
7月18日,智啟健康?創領未來——寧夏人工智能醫療健康產業園開園暨首批企業入駐簽約儀式在寧夏銀川隆重舉行。作為此次開園儀式的聯合主辦方和核心簽約企業,北京博雅全健智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博雅全健”)與寧夏人工智能醫療健康產業園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宣布將其“寧夏健康管理引導預問診大模型”核心研發及運營中心落地園區。
博雅全健控股股東為港股上市公司天津泰達生物醫學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博雅全健作為首批入駐的頭部企業,其帶來的不僅是一個技術項目,更是一套經過臨床驗證的“AI+健康管理”的全鏈條解決方案。博雅全健董事長栗琳表示,落地寧夏的核心載體是基于“羲和一號”大模型開發的“寧夏健康管理引導預問診大模型”。
破解基層醫療三大痛點
“羲和一號”大模型是在北京大學第三醫院臨床指導下,由北京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和博雅全健共同進行技術研發并實現成果轉化。該大模型研發以嚴肅的臨床醫療數據為指歸,旨在幫助個人用AI技術對自身健康進行科學有效的專業化管理,全面提高身體素質和保健水平。
據介紹,“羲和一號”大模型通過三大核心突破直指基層醫療難題:一是10秒生成精準分診建議,縮短基層醫生40%的問診時間;二是跨模態因果推理技術實現慢思考多步推理;三是自主研發的Safe Aligner后處理系統確保輸出安全修正率達90%以上。
博雅全健聯合創始人、COO丁亮表示,“羲和一號”大模型結合大規模臨床數據,覆蓋上百個科室、萬余種疾病,通過人工脫敏與自研無損轉換算法,既保障隱私安全,又能模擬真實醫患對話場景。在前期試點中,該大模型在基層分診準確率、影像分析效率等指標上表現突出,為此次健康管理引導預問診大模型落地奠定基礎。
構建醫療智能化閉環
寧夏項目的落地,標志著當地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指導下,系統性推動健康管理人工智能化提升。“醫療健康AI不是孤軍奮戰,需要數據、算力、臨床資源的深度協同。”栗琳強調,選擇寧夏,是基于技術適配與生態契合的雙重考量,產業園提供的不僅是物理空間,更是生態“黏合劑”。
在這一生態中,中國電信的通信網絡、本地衛健系統的全力支持、基于新能源保障的算力供給,與博雅全健的模型技術形成互補。
作為寧夏健康管理智能化的標志性項目,“羲和一號”大模型的下一步目標是“從試點到普惠”。據介紹,博雅全健將從公眾個體到基層醫療機構推動該大模型的應用,讓更多群眾和廣大醫療衛生工作者在AI發展中受益。
“寧夏的基層醫療需求很迫切,有些偏遠地區的患者為了看一次專家要跑幾百公里。”丁亮坦言,“羲和一號”大模型的核心使命之一就是縮小這種醫療資源差距,讓更多的人能夠通過AI獲得大醫院醫生經驗濃縮的模型建議。“我們希望讓患者在老家就能得到更加科學的健康指導。”丁亮說。
寧夏人工智能醫療健康產業園的開園,被視為當地“數字經濟+大健康”產業融合的里程碑。而博雅全健智算的落地,不僅帶來了西北AI醫療短缺的產學研核心技術團隊,更有望帶動產業鏈上下游和AI生態的集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