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最近在網上都看到了15歲尋親男孩劉學州的故事,他被親生父母拋棄,僅僅是因為想要一個家就被“鍵盤俠”說成是“小小年紀心思重”“尋親就是為了要房子”。后來,劉學州不堪漫天的辱罵和攻擊,選擇了自殺。
劉學州的經歷讓我們心痛,也讓我們又一次看到了網絡暴力的嚴重性。最近,網信辦開展了為期一個月的“清朗·2022年春節網絡環境整治”專項行動,網暴是整治的重點。新浪微博也表示,經過最近一個星期的排查,發現了4515個賬號有泄露隱私、造謠、侮辱謾罵的行為,平臺將視情節輕重進行禁言處理。同時,微博擬上線一鍵開啟“防暴模式”,用戶可以在隱私設置里對評論博文和私信的人加以限制;還可以開啟“評論防火墻”,由系統自動屏蔽人身攻擊和惡意騷擾的內容。
看看最近幾年出現的網絡暴力事件,到最后往往都演變成一場悲劇。去年10月份,網紅主播羅小貓貓子因受到網絡暴力,在直播時喝下農藥自殺,而那些躲在手機后面的人竟然還跟看熱鬧似的,催著她快點喝;最近爆火的電視劇《開端》也關注網絡暴力這一社會現象,女孩王萌萌沒有在規定的公交站點下車,導致被撞身亡,網友們不知全貌就把所有的矛頭對準了這個已經不幸離世的女孩,然后王萌萌的父母才產生了自制炸藥、報復社會的念頭。
良言一句暖三冬,惡語傷人六月寒。不知道事情的來龍去脈,別著急下定論。而且網絡也不是法外之地,別以為戴著面具就可以隨意開噴。你的一句話,既可以把海里的人拉上岸,也可能會把別人推下水。
(策劃 證券日報音視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