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微信

          證券日報微博

          您所在的位置: 網站首頁 > 評論頻道 > 產經評論 > 正文

          為什么“中國不能造的越來越少、能造的越來越好”

          2025-07-13 23:28  來源:證券日報 

              ■朱寶琛

              日前,國新辦舉行“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在首場發布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鄭柵潔在回答記者提問時,有一句話令筆者印象深刻——中國不能造的越來越少、能造的越來越好。

              制造業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在筆者看來,“中國不能造的越來越少、能造的越來越好”,不僅是對我國制造業現狀的真實寫照,更是對其未來發展的期許。這背后,離不開多重力量共同發力。

              一是我國始終把發展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不斷夯實發展根基。

              “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總量連續跨越110萬億元、120萬億元、130萬億元,今年預計可以達到140萬億元左右,經濟實力顯著增強。

              這些數據彰顯出我國經濟實力的顯著提升。而這些成績的取得,制造業的高質量發展功不可沒。“十四五”以來,我國制造業增加值每年均超過30萬億元,連續15年穩坐全球制造業“頭把交椅”,200多種主要工業品產量世界第一。

              二是堅持以科技創新為引擎,推動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促使制造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快速邁進,全面激發產業的活力與潛力。

              當前,中國制造正以驚人的速度實現轉型升級——新質生產力不斷培育壯大,工業新動能加快培育,數字經濟持續發力,高技術產業不斷突破,高端制造領域發展再上新臺階,制造業新動能持續加強。

              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背后,匯聚了一大批高端制造業企業,尤其是高端制造業上市公司數量持續增加,整體規模持續增長,核心競爭力不斷增強。對此,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會長宋志平近日介紹,截至今年6月底,我國高端制造業上市公司共有2743家,總市值41.69萬億元。

              這些企業猶如一顆顆璀璨的明珠,照亮了我國制造業發展的前程。

              同時,許多制造業企業注重匠心堅守,專注于在自己的領域精耕細作,依托長期的技術積累和創新能力,厚積薄發,帶動相關產業不斷從中低端向中高端轉型升級,實現了從“追趕者”到“領跑者”的華麗轉變。比如,一些制造業上市公司通過加大研發投入,推動創新成果不斷落地轉化,在實現自身高質量發展的同時,也為我國在全球科技和產業競爭中搶占發展先機,贏得主動。

              三是我國對外開放力度加大,制造業“引進來”和“走出去”的制度環境優化,在開放創新中鍛造競爭新優勢。

              去年11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24年版)》,全面取消了我國制造業領域的外資準入限制。這一舉措,意味著在制造業領域的準入環節,外資和內資將完全享受同等待遇,標志著我國制造業對外開放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作為世界制造業第一大國,中國制造業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約30%,連續15年位居全球首位。全面取消制造業領域外資準入限制,將有力推動中國發揮全國統一大市場優勢,更深層次參與全球產業分工合作。同時,依托自身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支持中外企業開展廣泛交流合作,有利于提升制造業的整體競爭力和創新能力。

              四是我國健全高技能人才培養、使用、評價、激勵機制,構建社會多方力量共同參與的高技能人才工作體系,打造符合要求的高技能人才隊伍。

              更進一步看,我國人力資源總量、科技人力資源總量、研發人員總量世界第一,科學、技術、工程、數學專業畢業生每年超過500萬。如此龐大的人才儲備,為技術突破提供了堅實基礎,成為創新活動的源頭活水。這正是制造業實現從“人口紅利”到“人才紅利”轉化的生動實踐。

              當前,中國制造處于一個新的關鍵時期,也面臨新的發展機遇。在這個關鍵點上,中國制造要以更堅韌的筋骨、更智慧的頭腦、更開放的姿態,為加快建設制造強國不斷謀勢、蓄勢、聚勢。而“中國不能造的越來越少、能造的越來越好”正是中國制造交出的最生動、最有力的時代答卷。

          -證券日報網
          国产精品传媒99一区二区_国产高潮抽搐喷水高清_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蜜_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国产AV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官方客戶端

                  安卓

                  IOS

                  官方微信

                  掃一掃,加關注

                  官方微博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