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辦公廳日前發布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下稱《規劃》)提出,到202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力明顯增強,純電動乘用車新車平均電耗降至12.0千瓦時/百公里,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20%左右。
《規劃》要求,力爭經過15年的持續努力,我國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純電動汽車成為新銷售車輛的主流,公共領域用車全面電動化。
羅蘭貝格執行總監吳釗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規劃》對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長期健康發展有重要指導作用?!兑巹潯诽峒傲苏囦N量層面的滲透率目標,更強調了核心技術突破的重要性、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的必要性和商業模式創新,有利于產業鏈的全面提質發展和消費者需求培育。
《規劃》要求,大力推動充換電網絡建設,加快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依托“互聯網+”智慧能源,提升智能化水平,積極推廣智能有序慢充為主、應急快充為輔的居民區充電服務模式,加快形成適度超前、快充為主、慢充為輔的高速公路和城鄉公共充電網絡,鼓勵開展換電模式應用。對作為公共設施的充電樁建設給予財政支持。
國內一家知名新能源車企政策研究人士表示,正式發布的規劃內容比此前版本更具前瞻性、科學性和可操作性?!兑巹潯访鞔_集中新能源汽車行業和企業技術力量辦大事。未來,充電尤其是超級充電設施將是一大亮點,超級充電對電池技術和電網的要求會更高,預計將帶來新一輪投資機會,尤其是電網、區域電網改造等。
艾瑞咨詢預計,充電樁規模增速將在2025年前后達到高峰,并隨后開啟服務費穩定增長階段。
《規劃》還提出積極推進新能源汽車公共領域應用,要求發展一體化智慧出行服務。加快新能源汽車在分時租賃、城市公交、出租汽車、場地用車等領域的應用,優化公共服務領域新能源汽車使用環境。推動新能源汽車在城市配送、港口作業等領域應用,為新能源貨車通行提供便利。鼓勵地方政府加大對公共服務、共享出行等領域車輛運營的支持力度。
物流信息互通共享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高級研究員耿威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公共領域新能源汽車的應用亟需模式創新,以扭轉買車意愿下降、租賃市場環境惡化的市場頹勢。遵循市場規律、多方共贏才能切實推動新能源汽車在公共領域的應用,否則可能加劇行業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