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蠻生長背后
“重建設輕運營”問題多
隨著新能源汽車與充電樁漸漸增多,找樁日益成為新能源車主們關心的問題。于是,基于充電服務建立起來的第三方信息平臺應運而生?!蹲C券日報》記者注意到,目前市場上主流的充電運營商包括國家電網、特來電、星星充電、普天新能源等。
近日,《證券日報》記者專程走訪北京多處公共充電站后發現,目前各大充電樁運營平臺的篩樁結果和服務意識差強人意,其產品APP提示可用的電樁經常存在被占用或設備故障的情況,而故障解決和運營維護往往嚴重滯后。
在記者實地調查的多家充電站中,不同程度的存在充電樁損毀現象,包括國家電網、普天和特來電在內的三家充電站,都有充電樁處于無法工作的狀態。
此外,運營商們“重建設輕運營”趨勢明顯。運營商之間各自為戰的的態勢也讓彼此之間的數據難以共通,不同運營商、不同APP之間的包括充電、付款等互聯互通功能依然無法實現。迄今為止,仍然沒有一家公司整合了所有充電樁運營商的數據。
《證券日報》記者登錄用戶較活躍的充電樁APP時看到,新能源車主們的評論歷數了充電時的各種問題:國家電網的慢充充電樁不提供充電線;接口不兼容性導致充電自動斷電;老舊電樁吞電卡;功率7KWh的慢充樁充電極慢,形同虛設;每小時5元甚至更高的停車費。
值得一提的是,用戶普遍對國網電樁意見很多。由于國網電樁普遍采用外購,數年前建設的充電樁,電樁接口不統一、內部組件老化等問題都造成了用戶使用的極大不便。事實上,很多國網電樁標簽上的生產廠家目前甚至不復存在,導致難以實現維護和改造。
有業內人士表示,充電樁企業不能只顧眼前的建設,也要考慮未來的升級,否則會造成用戶體驗的落后和資源的極大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