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杜雨萌
針對房地產市場違法行為新動向,6月13日,《證券日報》記者從北京市住建委了解到,北京市住建委執法部門根據形勢發展,向縱深推進規范互聯網房源信息發布工作。繼續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行動,對侵害群眾利益的違法違規行為細查深打,全面治理發布委托手續不全、虛假房源信息以及違法群租、違規租賃等市場亂象,切實維護群眾利益。
截至目前,北京住建委2019年已依法對183家房地產經紀機構的違法違規行為立案查處。其中,僅在端午節前后,北京市住建委執法部門就聯合朝陽房管局、海淀房管局開展房地產市場檢查,共查處20家違規發布房源信息的房地產經紀機構。
而稍早前,山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通報了全省房地產中介市場專項整治中首批查處的40家違規中介名單,主要問題包括因存在門店公示內容不全、房地產經紀人實名登記不規范、房源信息發布管理不嚴格等問題。
《證券日報》記者梳理發現,今年以來,包括成都、武漢、濟南、煙臺、銀川等多地的房產中介違法違規行為均被查處。同時,隨著近期各地密集出臺與房地產市場相關的調控政策,地方政府也加大了對于房地產市場亂象的監管整治力度。
“從近期各城嚴查房產中介違規行為的舉措可以看出,地方政府肅清房地產市場不良行為的決心。”58安居客房產研究院首席分析師張波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由于一些房地產中介的違規行為具有隱蔽性和反復性,所以,對地方政府來說,不僅要加強執法力度,還要加大執法頻率,讓懲處違規行為不僅只是停留于表面。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夏丹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同樣表示,目前,各地在“一城一策”的施政方針指導下,部分地區房地產政策還有邊際松動和調整的可能,在這種情況下,地方政府更應該保持房地產市場的穩定。此外,由于住房租賃市場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也有賴于扭轉“租購”兩個市場價格和收益率的差異。因此,地方監管部門更應該加強對于預期的引導和對價格的管理,持續約束市場交易各方的行為規范,強化對違法違規行為的查處。
(編輯 上官夢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