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本報記者 謝若琳
對于企業發展而言,資本的助力是不可或缺的。作為重資產行業,乳業的發展更需要資金的長期支持。尤其是在大消費時代,資本如何更好的賦能乳業,引領行業發展一直是業內各界關心的話題。
10月24日,由《證券日報》社主辦的“融聚新動能共建新業態——第二屆中國乳業資本論壇”在京召開。論壇上,新希望乳業董事長席剛、光明乳業董秘沈小燕、天風證券研究所董事總經理、食品飲料首席分析師劉鵬、中信農業基金副總經理喬百君、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就資本如何更好的賦能乳業發展等話題展開討論。
資本賦能夯實產業基礎
企業如何擴寬融資渠道,如何更好的利用資本支持,完善企業短板,實現產業振興無疑是一個關鍵話題。
2019年初,新希望乳業成功上市,對于上市前后的變化,席剛表示,“對于一個做產業的人來講,首先是把自己的企業做好,企業本身就是你經營的質量怎么樣,這是非常關鍵的。一個企業,無論是上市前后,短期效益的增長沒有多大意義,企業可持續的健康發展才是關鍵的。”
席剛認為,上市后要確保公司所有的經營完全公開透明,要求整個管理團隊在經營治理中要更好地滿足資本市場的需要,要依法合規地給投資人呈現一個簡潔易懂的企業情況。此外,對于中小公司而言,融資的渠道單一,上市之后,渠道變得更多樣,方式更多元。另外,上市后可供選擇的機會更多,特別是外延式的機會大大增加。
如果說新希望是資本行業新兵,那么光明乳業無疑是A股市場的老將。2000年,光明乳業上市,沈小燕介紹,上市時公司已經完成了股份制改革,引入民營資本。
“乳制品行業與鋼鐵、機械、科創行業不同,我們有一個特點——資本市場的投資者與產品市場的消費者重合度很高。有一些消費者因為喝牛奶來買股票,也有一些基金經理因為買股票而開始買牛奶。這種融合能夠提高我們的知名度和關注度。”沈小燕如是說。
打破估值成長空間
從券商的角度來看,劉鵬表示,很多資本方伴隨著企業從一級市場走向二級市場。“當企業做到一定程度,管理方會有一些狀態、一些看法,需要有效的滿足所有投資者的要求,而不只是做自己。一級市場向二級市場過渡的過程中,一級半領域會有企業的管理,引入非常優秀的人才,它里面有非常多的股東,對他們其實也有非常多的賦能。”
對于乳品行業為何不能在資本市場上形成大板塊效應?
沈萌也認同資本是雙刃劍的看法。他表示,乳企是資本密集型行業,因為無論是產業端資產,還是包括品牌、渠道,再加上包括人才的激勵和其他方面的投入,對于資本的需求都是非常大的。如果企業想長期發展,在前期做得越透明、越規范,后期起跑騰飛時面臨的困難和陷阱就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