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李春蓮)近日,太藍新能源先進技術研究院在北京順義研發總部舉行揭牌儀式。據介紹,太藍新能源目前已經實現了4C超快充半固態電池的批量生產。未來研究院將持續擴充研發團隊,加速固態電池的性能迭代與產業化能力。
不僅僅是太藍新能源,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科研團隊日前在全固態鋰電池領域也取得新突破,有望讓電子設備小型化、長續航的夢想成為現實。
固態電池在技術上不斷突破,巨頭也持續加碼布局。豐田和三星都承諾將在2027年開始大規模生產固態電池,寧德時代、廣汽等國內企業此前也紛紛表態加速發展固態電池技術。
德爾股份近日披露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顯示,目前,公司的固態電池研發成果已通過第三方機構的針刺試驗、過充電試驗和加熱試驗,未來可廣泛應用于電動汽車、穿戴設備、無人機、日用消費等多領域。
據悉,德爾股份子公司日本德爾研發的固態電池技術,采用氧化物復合電解質,具有較好的離子傳導率和高溫特性;制造過程采用成熟的涂覆工藝,無需高溫燒結或高壓壓制,流程簡單易于批量生產。
高工鋰電數據顯示,我國今年前7個月固態電池新增產能(含規劃、落地)超過142GWh,共涉及投資總金額超644億元。
無論是從安全性還是能量密度來看,固態電池較傳統鋰電池均有明顯的優勢,產業應用前景廣闊。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2023年全球固態電池出貨量約為1GWh,主要以半固態電池為主。2024年全球固態電池出貨量將達到3.3GWh,2030年出貨量將增長至614.1GWh。
(編輯 王江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