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蘇詩鈺
近期,京津冀協同發展工作推進會議在北京召開,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在會上表示,雄安新區規劃框架基本成熟,將適時啟動一批重點項目。
國合華夏城市規劃研究院執行院長、國家發改委國際合作中心研究員吳維海昨日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總體來看,雄安新區規劃定位將重點聚焦于世界眼光、國際標準的科技創新、生態旅游、文化教育、高端制造技術研發與產業應用,以及國際交流和多邊合作等相關產業領域。通過集聚科研院所和發展高端高新產業,打造一批高水平的創新創業載體,吸引高新技術企業集聚,建設集技術研發和轉移交易、成果孵化轉化、產城融合的創新引領區和綜合改革試驗區,打造京津冀體制機制高地和協同創新重要平臺。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研究員劉向東昨日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雄安新區建設是千年大計,在規劃框架成熟的背景下,下一步將會在交通、生態、產業三個重點領域啟動一批重點項目,因此圍繞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大交通基礎設施、生態環保設施工程以及吸引人才和科技創新的實驗室孵化器等都有可能落戶雄安。
吳維海告訴記者,雄安新區預計將會優先引進和開發的重點項目,可能會以雄安新區規劃定位和發展的階段性需求為特征,優先開發租賃性住房、大型博物館、交通運輸、現代物流、商店和餐飲等基礎公共服務配套類重點項目,以及符合雄安新區定位的高端制造業、科技創新平臺和領先技術、疏解首都非核心功能的高等教育、現代金融創新性產業,以及健康醫療、體育產業等,規模應根據開發階段和規劃定位分類確定,并與北京市、天津市等現有產業定位和未來城市、產業轉型發展的需求相銜接。
劉向東告訴記者,按照雄安新區規劃的標準起步階段為100平方公里,那么在這個范圍內肯定先引導一批優秀標桿項目入駐,為此需要在產業培育上提供優惠政策支持包括土地、投融資、人才等方面,同時在體制機制改革方面可能更賦予其先行先試的權力,通過創新探索現代化城市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