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王君暉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對貨幣政策做出了“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中性,要松緊適度”的表述。提出管好貨幣供給總閘門,保持廣義貨幣(M2)、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維護流動性合理穩定。
超出市場預期的是,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未設置具體的M2和社融增速目標值。對此,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這可以從兩個方面理解:一是當前和今后幾年金融工作的中心任務之一就是防范金融風險,不再制定上述目標從邏輯上看與去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使宏觀杠桿率得到有效控制保持一致。
二是隨著金融創新的快速發展,M2作為貨幣政策中介目標的可測性、可控性,與經濟的相關性也在下降,結合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這意味著央行實施貨幣政策調控加快從數量型工具向價格型工具轉變。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金融分析師鄂永健則表示,盡管M2增速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發生改變,但并不意味著M2完全失去意義,在經濟結構轉換、金融機構資產負債結構變化、新的金融產品不斷涌現的情況下,需要對M2與實體經濟運行之間的關系重新校準,M2仍是觀察金融與實體經濟關系的重要變量之一。
防范化解重大風險作為三大攻堅戰之一,是今后一個時期的重點工作,具體到金融領域,政府工作報告對此也做出了警示:加強金融機構風險內控,強化金融監管統籌協調,健全對影子銀行、互聯網金融、金融控股公司等監管,進一步完善金融監管。
對此,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吳琦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防范化解金融風險,重點在于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完善金融安全防線和風險應急處置機制。要加強宏觀審慎管理,將更多金融活動和金融行為納入管理,進一步約束金融機構,實施逆周期調節,下一步應進一步統一監管標準,補齊監管制度短板,這也是完善監管和風險防范長效機制的重中之重。
吳琦表示,防范化解金融風險,還需要注意實體經濟企業杠桿率以及地方債務的風險。降低國有企業杠桿率將成為重中之重,國企去杠桿關鍵要落在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和企業兼并重組方面。針對地方政府債務風險,一方面要嚴控增量,健全地方政府舉債融資機制,堵住地方政府新增隱性債務的渠道;另一方面要消化存量。
對于報告中提到的用好差別化準備金和差異化信貸等政策,增強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溫彬表示,今年年初針對普惠金融實施的定向降準效果明顯,既降低了部分金融機構的資金成本,又引導金融機構加大了對小微企業、“三農”等領域的支持力度。針對產能過剩行業、房地產行業等采取差異化的信貸政策,有利于優化信貸結構,防范金融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