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年度的中國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榜單日前已見分曉。
記者從3月29日在北京召開的《中國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發展報告(2016-2017)》藍皮書(簡稱藍皮書)發布會暨十九大后中國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研討會上獲悉,由福建師范大學、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等單位聯合攻關,具體由全國經濟綜合競爭力研究中心福建師范大學分中心負責研究的《中國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發展報告(2016-2017)》藍皮書向社會公布,這是該課題組連續發布的第12部藍皮書。
該藍皮書根據黨的十九大精神和2017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順應“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要求,更加注重高質量發展,更加注重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構建了由1個一級指標、9個二級指標、25個三級指標和210個四級指標組成的評價指標體系。
據介紹,今年的藍皮書著重對2015~2016年中國內地31個省、市、區經濟綜合競爭力進行綜合排名。結果顯示,2016年,江蘇省、廣東省和北京市名列全國31個省級行政區經濟綜合競爭力前三甲。從全國區域間經濟綜合競爭力的綜合測算和分差來看,2016年全國4大區域經濟綜合競爭力的評價分值依次為:東部地區47.1分、中部地區36.3分、西部地區31.3分、東北地區33.9分,4大區域的分值比差為1:0.77:0.67:0.72,西部地區經濟綜合競爭力與東部地區的差距有所縮小。與2015年相比,西部地區與東部的差距縮小了1分,表明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與東部地區的差距在縮小。從2015-2016年區域經濟綜合競爭力平均分值變化情況看,四個地區平均分值各有變化,其中東北地區平均分值上升最多,增加了0.22分;中部地區平均得分下降了1.51分,而東部地區平均得分下降了1.61分。由此反映出我國四大區域板塊經濟綜合競爭力變化出現了分化現象,四大區域經濟綜合競爭力發展的協調性還有待提高。
此外,今年的藍皮書還專門開辟了“‘十九大’后中國經濟發展的重點領域與戰略方向”專題,分別從中國經濟發展的重點領域與發展方向、中國區域發展的新格局與新動能、中國產業發展的重點領域與發展方向、中國企業發展的重點領域與戰略方向、中國綠色發展的重點領域與發展方向等方面的內容進行系統分析,深入追蹤研究了省域經濟發展與中國區域經濟綜合競爭力的內在關系,為提升中國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提供有價值的決策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