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雄安新區滿周歲;今年,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今天和今年,兩者都是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歷史性時間節點,值得紀念,應該記住。
四十年前,中國開啟改革開放的大門,深圳經濟特區應運而生,她承載著中國人民發展經濟的希望;四十年后的今天,雄安新區橫空出世,她寄托了中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十年過去,從深圳到雄安,從特區到新區,這是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理念的新跨越,是發展模式的再升級。
中央在深圳設立經濟特區,是改革開放的標志性事件,目的是什么?是為了探索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道路,是為了趕超世界經濟強國。特區的這個“特”字,意味著鼓勵突破陳規、鼓勵創新體制,鼓勵“殺出一條血路”把經濟搞上去。那個時代,深圳經濟特區的發展理念是“快速發展”。當年,深圳有一個全國聞名的口號:“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深圳速度,成為那個年代全國人民學習的標桿。四十年來,深圳不辱使命。
如果說,深圳特區,重點在那個“特”字;那么雄安“新”區,重點就在這個“新”字。這個“新”字,意味著雄安新區的發展將由重速度轉為重質量,意味著全新的發展理念,這就是黨的十八大提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示的那樣,雄安新區“必須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理念,努力打造貫徹新發展理念的創新發展示范區”。
雄安新區的起步,是以中國社會經濟四十年高速發展的經驗和成就為出發平臺,起點高,要求更高。比如說,深圳經濟特區動工的第一個項目是蛇口工業區建設,雄安新區開工的第一個項目是占地11萬畝植樹1100萬株的“千年秀林”;深圳經濟特區早期的建設規劃是“草鞋沒樣,邊打邊像”,用“摸著石頭過河”的精神把小漁村打造成聞名世界的靚麗都市,而雄安新區的規劃花了一年多時間,由12個國內外頂尖規劃設計團隊反復打磨,目的是為了“一張藍圖繪到底”……
從起步階段開始,雄安新區就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打造綠色交通體系等先進發展理念,融入到新區建設的每一個細節中,就是為了預防環境污染、房價高企、交通擁堵等全球性“大城市病”。一年來,他們對區內古樹、古建筑進行摸底登記,確定不可移動遺存592處,可移動遺存345件。未建設,先保護,只為“留住鄉愁”。
四十年前看深圳,四十年后看雄安。雄安新區,承載著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理念,寄托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