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金融業哪些領域的放開
會成為亮點? 通過上述梳理不難發現下一步金融業開放的"蛛絲馬跡"。 放寬外資股比限制、加快保險業開放、中外金融市場合作等都會是重點,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呢?來看看專家們怎么說。 在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中國社科院金融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看來,對外開放體現在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兩個維度。 【從金融機構層面來看--持股比例和業務準入是開放的關鍵項】 曾剛:主要是放開外資投資比例限制和業務準入限制。去年股權管理限制逐步放寬,未來外資金融機構的業務審批逐漸簡化,取消歧視性安排,實現國民待遇,盡量減少不必要的行政管控。目前行政許可方面已經逐步放寬,逐步與內資行統一監管。 中金所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趙慶明:未來外資金融機構在華業務范圍將進一步擴大。過去限制外資銀行只能開展外幣業務、批發業務等,現在也可以開展本幣業務、零售業務等,預期未來房貸等業務門檻會相應放寬。 交通銀行
首席經濟學家連平:銀行業
的對外開放,在"引資"的同時,也實現"引智"和"引制"。對外開放不僅有助于充實中資銀行的資本金,學習和引進先進的服務理念、管理經驗以及成熟的產品和技術,更重要的是可以引進現代管理理念和公司治理機制。 中國社科院保險與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郭金龍:首次提出"要加快保險行業開放進程",意味著保險業開放力度會比較大。推動保險業的對外開放,為保險業的發展壯大注入新的活力,為保險大國向保險強國轉變提供巨大動力。首先,保險行業外資股比限制將進一步放寬,主要是人身險公司外資股比50%的限制可能會有所突破;其次是外資保險公司的經營范圍和其他限制將進一步放寬。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險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預計未來外資進入保險業的組織形式可以更加靈活,在合資公司中可以謀取控股地位,甚至還可以以獨資子公司的形態經營,從而增強了外資保險公司的經營靈活性與自由度。 放寬股比限制之后,哪些外資股東有望最先突破原有限制、占據控股股東地位?小編在這里為你梳理一下目前銀行、證券和保險業的外資持股情況。 圖表:外資股東持股上市銀行情況 
據記者通過Wind統計
圖表:外資股東持股上市險企情況

據記者通過Wind統計
圖表:外資股東持股證券公司情況

來源:光大證券整理
【從金融市場層面來看--雙向制度更完善、投資渠道更多元】
曾剛:目前債市已經逐步開放,未來進一步加大開放程度,包括擴大境外投資者占比,拓寬境外投資資金進入的渠道等。股市開放方面,已經有滬港通、深港通,未來將實現資金有進有出,提高金融市場融合程度,雙向機制不斷完善,渠道多元化,規模逐步擴大。這也涉及資本項下自由兌換,未來對外開放和資本項目管理將有機統一,這是一個有序推進的過程。
連平:近年來股市、債市的開放都在持續推進,接下來這些方面的開放步伐會更大一些,如進入門檻、交易規模等。
未來證券投資涉及的資本流動的雙向開放范圍將進一步擴大,程度會進一步提高。個人賬戶的用匯便利程度也將逐步提升。中國已初步成為資本輸出大國,未來資本和金融賬戶開放也會積極穩妥地推進。
從IMF資本和金融項目交易分類標準下的40個子項來看,目前我國達到可兌換和部分可兌換的項目已有37項。其中,直接投資已實現基本可兌換,證券投資領域的資本項目開放深入推進,QFII、RQFII不斷擴容,滬港通、深港通、債券通相繼開通。以自由貿易賬戶為特色的自貿試驗區資本項目可兌換有序推進。
中泰證券:開放包括體制機制的合作,預計在滬倫通、"一帶一路"國際板等方面有望形成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