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式上,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表示:對于中國將大幅放寬包括金融業在內的市場準入,人民銀行和各金融監管部門正在抓緊落實。下一步,金融業的開放將遵循以下三個原則:
第一,準入前國民待遇+負面清單管理。
第二,金融業的對外開放和匯率形成機制的改革,和資本項目可兌換的改革進程要相互配合,共同推進。
第三,在開放的同時,要重視防范金融風險,使得金融的監管能力要與開放的程度相匹配。
根據易早不易遲,易快不易慢的精神,以下六點金融領域的開放措施要在未來幾個月落實:
第一,取消銀行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外資持股比例限制。內外資一視同仁,允許外國銀行在我國境內同時設立分行和子行。
第二,將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貨公司,人身險公司外資持股比例的上限放寬到51%,三年以后不再設限。
第三,不再要求合資證券公司境內股東至少有一家證券公司。
第四,為進一步完善內地和香港兩地股市互聯互通的機制,從今年5月1日起把互聯互通每日的額度擴大四倍,即滬股通和港股通每年由130億元,調整到520億元。
第五,允許符合條件的外國投資者來華經營保險代理業務和保險公估業務。
第六,放開保險外資經濟公司經營的范圍,與中資機構一致。
到今年年底以前還將推出下列措施。以下幾條是今年以前進行落實:
第一,鼓勵在信托,金融租賃,汽車金融,貨幣經濟,消費金融等銀行業金融領域引入外資。
第二,對商業銀行新發起設立的金融資產,投資公司,和理財公司的外資持股比例,不設上限。
第三,大幅度擴大外資銀行的業務范圍。
第四,不再對合資證券公司的業務范圍單獨設限,內外資一致。
第五,全面取消外資保險公司設立前需開設兩年代表處的要求。
此外,經過中英兩國雙方共同的努力,目前滬倫通的準備工作進展順利,爭取在2018年年內開通滬倫通,在此前宣布的一些金融業,服務業的開放措施也在有序的推進。例如,包括開放銀行卡、清算機構和非銀行支付機構的市場準入的限制,放寬外資金融服務公司開展信用評級服務的限制,以及對外資投資征信機構實行國民待遇這些以前已經宣布措施的落實正在扎實的推進。
目前,人民銀行和各部門都在抓緊修改法律法規相關程序,將上述時間點要落實實施。為了促進金融業相關實施順利推進,做好相關配套工作。
易綱表示:“擴大金融開放的時候一定要加強金融監管,有些朋友認為國門大開,是不是監管放松了,我們開放實際上監管是加強的。開放是什么意思?放開對外資的準入和業務范圍的限制,同時對各類所有制,不管是中資還是外資都要依法合規,進行一視同仁的審慎監管,金融是牌照業務,做金融是要有資格的。對于這種金融牌照,銀行、證券、保險和其他服務的牌照是嚴格管理,有準入資格,所以對于內外資是一視同仁,審慎監管。通過加強金融監管可以有效化解金融風險,維持金融穩定,提升中國金融業的競爭力,更好的實現全球化和中國金融市場的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