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匯改與匯率穩定性間
尋求新平衡
下一步匯改將從哪些方面發力,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對此,連平認為,應從五方面入手,一是進一步優化中間價報價機制,逆周期因子必要時仍可以使用;二是擴大匯率波動幅度,增加匯率彈性,未來可逐步擴大到3%至5%;三是擴大外匯市場交易主體范圍,目前場內外資機構的種類和數量在不斷拓展,還有進一步拓展的空間;四是豐富交易的產品種類,特別是增加衍生品種類;五是平衡市場的供求關系。
自2005年我國啟動匯改以來,已先后三次調整了人民幣對美元的日間波幅區間。第一次是2007年5月21日,人民幣對美元日波動幅度區間從0.3%擴大至0.5%;此后于2012年4月16日和2014年3月17日分分別將人民幣波動區間擴大至1%和2%。
在鄂志寰看來,未來需要在人民幣匯率機制改革與匯率穩定性之間將尋找一個新的平衡點,在增強匯率彈性的同時,尋找人民幣匯率的合理均衡水平。
鄂志寰認為,經濟基本面將在人民幣匯率形成過程中起主導和決定作用。中國經濟健康發展和金融市場持續穩定將為人民幣匯率提供持續穩定的基礎。與此同時,資本項目引起的跨境資金流動將逐漸超越貿易項目,成為人民幣匯率的主要影響因素。
另外,鄂志寰認為,美元指數強弱仍是人民幣匯率調整的外部壓力來源。近年來的人民幣匯率走勢表明,人民幣匯率仍然在嘗試與美元走勢脫鉤,展開自身的獨立走勢。2018年年初美元呈現跌勢,近期出現逆轉,人民幣對美元升值的態勢也將調整為趨勢性波動,波幅顯著小于美元指數的變動。中期目標仍然是保持人民幣匯率的基本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