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冰
7月13日,在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金融城主辦的第四屆全球金融科技(北京)峰會上,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證監會原主席、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資深研究員肖鋼表示,發展數字資本市場存在數字化建設投入不足、缺乏數字化思維、法律法規滯后等發展瓶頸。
肖鋼認為,當前數字資本市場遇到一些瓶頸,制約其發展:第一,數據結構化程度不高;第二,數據緯度和樣本偏少,當前大數據分析方法需要高維海量數據,在資本市場的應用效果有限;第三,數據孤島現象仍比較嚴重,機構擁有海量的用戶數據,由于隱私保護與數據安全的要求,機構之間數據難打通;第四,基礎設施處于探索階段,數字化對海量數據的實時分析對計算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基礎建設仍亟待推進;第五,數字化建設投入不足;第六,傳統組織架構不夠靈活,業績側重短期效益,缺乏長期創新激勵;第七,缺乏數字化思維,金融機構傳統思維以產品、交易為中心的思維方式,不適應數字化;最后,法律法規滯后,數字資本市場的跨行業、跨機構、跨領域的金融產品,對監管的適應性帶來了更多挑戰。
他認為,發展數字資本市場要遵循三大原則:第一,開放、共享、公平的數字思維:促進數據互聯互通,營造公平市場環境:第二,圍繞實體經濟需求的數字化創新:讓企業和投資者享受數字化帶來的實惠和便利:第三,積極、審慎、融合的原則,積極擁抱新科技,審慎創新業務模式,融合互聯網公司和國際同行。
同時,肖鋼還提出了發展數字資本市場的三點措施:第一,是推進數據共享;第二是加大投入、提升能力加快組織架構調整,向以用戶為中心轉型;第三是加強法律建設。
(編輯 喬川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