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杜雨萌
為落實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有關工作要求,指導符合條件的國有企業靈活開展多種方式的中長期激勵機制,規范實施超額利潤分享機制,1月26日,國資委正式對外發布《“雙百企業”和“科改示范企業”超額利潤分享機制操作指引》(下稱《指引》),鼓勵商業一類“雙百企業”“科改示范企業”(含其所屬各級子企業)以價值創造為導向,聚焦關鍵崗位核心人才,參考本操作指引,建立超額利潤分享機制。
所謂的超額利潤分享機制,是指企業綜合考慮戰略規劃、業績考核指標、歷史經營數據和本行業平均利潤水平,合理設定目標利潤,并以企業實際利潤超出目標利潤的部分作為超額利潤,按約定比例提取超額利潤分享額,分配給激勵對象的一種中長期激勵方式。其中,目標利潤是指企業為特定年度設定的預期利潤值。
《指引》指出,企業在推行超額利潤分享機制時,應把握以下原則:一是戰略引領。企業推行超額利潤分享機制應以企業實現戰略規劃為目標,避免追求短期效應;二是市場導向。超額利潤分享機制要以要素市場化配置為導向,體現生產要素由市場評價貢獻、按貢獻決定報酬原則;三是增量激勵。企業推行超額利潤分享機制應以創造利潤增量為基礎,以增量價值分配為核心,實現有效激勵。
《指引》明確,年度超額利潤分享額一般不超過超額利潤的30%。企業高級管理人員(或經營班子)崗位合計所獲得的超額利潤分享比例一般不超過超額利潤分享額的30%,其他額度應根據崗位貢獻系數或個人績效考核結果分配給核心骨干人才,重點向作出突出貢獻的科技人才和關鍵科研崗位傾斜。企業可以在《超額利潤分享方案》中針對不同業務特點,確定差異化的超額利潤分享比例。
(編輯 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