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謝若琳 見習記者 韓昱
北京時間11月29日18時,歐元區11月份經濟景氣指數報告出爐。11月份,歐元區經濟景氣指數錄得93.7,較10月份92.5小幅回升,也止住了自今年2月份以來持續下行的趨勢。

來源:歐元區經濟景氣指數報告
該份衡量歐元區整體經濟景氣度、工業、服務業景氣度和消費者信心狀況等的報告由歐盟經濟和財政事務委員會調研編撰而成。報告表示,11月份歐元區整體經濟景氣指數有所反彈,主要是由消費者信心回升驅動的,而工業景氣指數則繼續下行。主要歐元區經濟體中,意大利的經濟景氣度改善幅度最大,荷蘭、德國緊隨其后。
分項來看,11月份歐元區工業景氣指數連續第9個月下滑,錄得-2,創2021年1月份以來新低。報告顯示,工業領域經營者普遍反饋訂單量仍持續下降,同時產品庫存不斷積壓。而服務業景氣指數則止住了自今年3月份以來的下滑態勢,11月份錄得2.3,高于10月份1.8的數值,也高于市場預期。歐元區11月份消費者信心指數終值錄得-23.9,同樣好于預期與前值。
與此同時,歐洲央行多位官員在近日頻繁“鷹派”發聲。根據新華財經11月29日消息,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表示,金融環境收緊、全球需求走弱、以及經濟前景高度不確定性正在拖累歐元區經濟增長,預計歐元區經濟在今年余下時間和明年年初將繼續走弱。不過,盡管歐元區面對創紀錄的通脹、經濟活動放緩,但利率將繼續上調。
歐洲央行管委諾特也表示,需要更弱的增長才能讓通脹回歸目標,不過,歐元區經濟衰退并非已成定局。
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新興經濟產業研究所副所長謝良鴻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則認為,歐元區經濟衰退恐難避免,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從企業角度看,目前歐元區貿易持續逆差、經濟增長乏力,歐洲央行的加息政策也在不斷提高融資成本,降低企業利潤。從歐元區居民角度看,持續的加息政策也會提高借貸成本,繼而影響個人消費貸款。
高盛也預計,2023年全球經濟增長率將僅為1.8%,美國或勉強避免衰退,歐洲及英國則將陷入衰退。
國泰君安證券研報分析稱,歐元區經濟在2023年恐難逃“滯脹”。一方面,在新的天然氣替代品出現之前,歐洲的天然氣供應問題預期很難得到根本緩解,能源問題并未終結;另一方面,工資調整的剛性以及長期性,意味著早期已經出現的商品價格通脹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傳導至工資端,這也意味著通脹仍會持續干擾歐洲經濟。
歐洲央行于11月24日公布的10月份貨幣政策會議紀要顯示,由于歐元區通脹水平仍在歷史最高位,有官員認為,歐洲央行應進一步加息至具有限制性作用的利率水平,未來放慢加息步伐的空間有限。
在I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看來,歐洲央行后續是否仍將大幅加息,將取決于通脹數據走勢。此外,國際地緣沖突的走向,以及是否還會出現其他突發因素,都是未來風險點。
謝良鴻表示,對于投資者而言,歐洲央行加息初期會沖擊歐洲股市,但后期一定程度上會吸引資本回流,支持歐元匯率逐步回升。
(編輯 孫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