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新年伊始,多地重大項目、重點企業開足馬力施工和生產,全力穩經濟、穩投資。
1月1日,福建福州各地建設“主戰場”熱火朝天。此次全市集中開工項目共177個,總投資983億元,涉及產業發展、基礎設施、社會民生等多個領域。
1月3日,四川省2023年第一季度重大項目現場推進活動共推介了423個重大項目,總投資達7483.7億元,主要包括能源項目、產業項目、教育衛生項目和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項目等四大類。
同日,在安徽省2023年一季度投資和重點項目工作推進會上,蕪湖市宣布2023年一季度開工項目79個,總投資1057.1億元,年度計劃投資284.2億元。其中,開工代表性項目包括比亞迪無為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項目、聯云世紀蕪湖AI大數據生態園項目等。
中國財政學會績效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張依群對上海證券報記者表示,從各地1月份的政府投資推進情況看,早謀劃、早投資、早見效的靠前投資作用明顯。一大批基礎設施、公共服務、新技術產能項目將陸續落地,為實現今年一季度經濟“開門穩”和全年經濟穩定增長打下良好基礎。
“2023年是我國疫情防控政策優化后的第一年,經濟企穩的基礎還需要進一步鞏固,在宏觀政策的運用上,政府投資具有方向準、作用強、見效快等優勢,依舊是各級政府實現經濟穩定和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政策選項,且和消費政策一樣同等重要、不可或缺。”在張依群看來,拉動投資不僅有利于保持宏觀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形成投資的聯動效應和經濟增長的良好預期,還可以保持投資規模和力度不減,保證項目正常開工和順利接續,持續放大投資對經濟增長的增量和貢獻。
百年建筑高級分析師江元林對記者表示,近期多地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掀起了新一輪基建投資熱潮。“2023年基建項目投資有望持續保持增長,從百年建筑網調研數據來看,預計2023年全國基建投資增速為3%左右。”
除了重大項目落地,一些重點企業也在搶訂單趕生產,全力以赴開新局。
在遼寧特變電工沈變公司,工人們采取24小時倒班的方式來確保工期。他們組裝和試驗的正負500千伏大容量解體式變壓器會被運送到四川柯拉光伏電站。據悉,這個電站在建成之后,將會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水光互補電站。
特變電工沈變公司裝配車間相關負責人介紹,為了保證生產的產出,公司正在做統一的規劃,包括出口、國家重點項目、新研發的項目,保證所有的產品能按照客戶的要求到達現場,大家有信心完成2023年排產的所有產品。
在哈爾濱雙匯北大荒食品有限公司,500多名員工繁忙工作。經過多道工序加工,多品種的香腸源源不斷下線。元旦假期,企業堅持設備不停機,人員輪崗制生產。
為了助力經濟“開門穩”,地方近期陸續出臺一攬子政策支持舉措。比如,浙江溫州發文鼓勵重點企業、重大項目、重大工程不停工、不停產。對春節期間留工的外地員工人數30人以上的企業,按外地參保員工(外地以身份證前4位為準,2023年1月和2月參加職工養老保險)每人500元的標準發放一次性留工補助。對規上制造業企業,2023年第一季度產值超過1000萬元、4000萬元,且同比增長超過18%的,分別給予一次性10萬元、20萬元獎勵。
遼寧省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抓住工業運行和工業投資兩條主線,采取超常規舉措,強化監測監控,加強日常調度,深入調查分析,跟蹤掌握項目投產、資金需求、停產檢修、節后復工、能源保供、關鍵零部件及原材料供應等方面的情況,完善政策體系,及時解決問題,保障重點企業穩定運行、重點要素穩定供應、重點項目建設順利,確保2023年一季度工業實現“開門穩”,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