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雯珊
3月1日,《證券日報》記者獲悉,CIC灼識咨詢重磅發布《中國跨境金融服務與投資行業藍皮書(下文簡稱《報告》),《報告》不僅梳理了中國大陸投資者跨境金融服務與投資的發展歷程,同時翔實深入地分析了不同類別的金融服務與投資的市場規模、驅動因素、競爭格局和代表公司等內容。
全球金融財富規模過去五年穩步增長,其中中國大陸人均金融財富規模以10%左右的年均增速領跑全球。然而經測算,盡管金融財富規模漲勢強勁,但2021年中國大陸投資者在境外的資產配置占比僅達到個人可投資資產總規模的6%,而日本、美國等發達國家的這一比例高達30%。
伴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中國大陸投資者參與跨境金融服務與投資的渠道不斷豐富,除了傳統的銀行外匯,近年來還拓展到了股票、債券等其他形式,且跨境理財通、虛擬銀行等金融業務的興起也為中國大陸投資者參與跨境金融服務與投資提供了更多渠道?!秷蟾妗分赋?,當下中國大陸投資者參與跨境金融服務與投資主要呈現出科技手段提升用戶線上體驗、多元產品精準匹配客戶需求、監管制度不斷完善等趨勢。
中國香港由于擁有開放靈活的金融環境,且與中國大陸在地理和文化上更為貼近,近年來逐漸成為大量中國大陸個人投資者“走出去”實現資產配置和財富增值的首選地。從機構類別來看,在中國香港為中國大陸個人投資者提供金融服務的機構主要劃分為在港中資金融機構、香港本土金融機構以及在港國際金融機構。
其中,中資金融機構由于承載著中國大陸母公司良好的品牌聲譽以及龐大的業務基礎,在觸達中國大陸個人投資者方面更具優勢。隨著近年來大陸個人投資者跨境金融服務與投資需求增加及境外資金規模提升,一部分香港本土金融機構也開始大力拓展該類客戶群體;而在港國際金融機構因為歷史悠久、品牌知名度高等原因,主要是面向資金規模較大的一部分中國大陸機構與個人投資者。在目前中國跨境金融服務和投資行業不斷規范化發展的背景下,推動在港中資金融機構的做大做強不僅有助于提高其在中國香港金融服務和投資行業的整體競爭力,還能夠為中國香港本土金融機構和在港國際金融機構在面向中國大陸投資者的跨境金融服務與投資行業發展起到積極的帶頭示范作用。
(編輯 張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