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朱寶琛

圖為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原中國保監會副主席周延禮 主辦方/供圖
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原中國保監會副主席周延禮12月7日在“2023全球財富管理論壇”上表示,更好地發揮資本市場的樞紐功能,對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拓寬了一個新的空間,也為保險資金與資本市場融合發展提供了一些條件。保險資金作為我國金融市場稀缺的長期資金,應充分發揮其特殊優勢,助力資本市場樞紐功能發揮。
周延禮表示,從優化融資結構來看,優化融資結構目的是使金融的資源能夠配置到實體企業,保險資金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完全可以發揮一定的作用,通過優化融資結構,疏通上市公司需要的資金,合理地配置金融資源,讓實體經濟如愿以償地享受到金融的源頭活水。
他進一步表示,保險資金的量非常大,可以有效地參與資本市場的發展。同時,保險資金充分發揮大類資產配置以及逆周期調節的機制,堅持追求長期穩健和絕對收益的目標,在當前市場環境下仍然需要保險資金起著“壓艙石”的作用。此外,保險資金為我國的金融市場提供長期的資金,在長期投資方面可以有效地發揮作用。
談及未來的發展,周延禮表示,保險業要持續探索長期資金的屬性,堅持回歸本源,遵循保險業高質量發展的內在邏輯,深入推進改革創新,不斷創新發展模式。
一是要當好經濟的“減震器”和設備的“穩定器”。保險資金作為長期資金在投資時必須發揮長線的優勢,一方面多措并舉強化企業的長期融資支持,另一方面穩中育新,通過科學的投資組合、多元化的投資策略,將資金運用到關系到國計民生重點領域,將保險資金的勢能轉化為支持國家的戰略,服務社會民生的動能。
二是要當好服務實體經濟的主力軍。未來保險資金要積極拓展投資服務的內涵與外延,為實體經濟提供金融服務。
三是要堅持審慎穩健的經營原則。保險資金在投資的時候要全面提升風險管理意識,在創新風險管理手段和方法方面要強化事中事后的監管,發揮行業的自律功能與作用,充分運用信息披露內部控制,提升金融科技在數據統計、投資管理和風險監測的應用等方面,引導更多的長期資金流向資本市場,強化投資收益的長期考核。
最后,保險資金要圍繞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來布局,不斷優化服務模式,提升服務供給。
(編輯 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