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兩會報道組 蘇詩鈺 杜雨萌
5月21日21時40分,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新聞發布廳舉行新聞發布會,大會發言人張業遂就大會議程和人大工作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張業遂介紹,本次大會會期7天,將于5月22日上午開幕,28日下午閉幕,共安排3次全體會議。大會議程有9項,分別是:審議政府工作報告,審查計劃報告及草案,審查預算報告及草案,審議民法典草案,審議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的決定草案,審議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審議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審議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以及其他事項。
“目前大會的各項準備工作已全部就緒,并已舉行了預備會議,通過了大會議程。”張業遂稱,十三屆全國人大實有代表2956名,目前已有2902名代表向大會報到。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以后的一年多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國人大常委會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認真行使立法權、監督權、決定權、任免權,各項工作取得新進展、新成效。立法工作繼續呈現分量更重、節奏更快、要求更高的特點,共審議法律草案、決定草案47件,通過34件。監督工作圍繞重大改革發展任務推進,發揮代表作用,聯系代表、服務代表工作取得新進展。
在回答記者關于中國有沒有出現外資企業撤離情況時,張業遂稱,經濟發展有它的內在規律。目前全球產業鏈格局是各種要素長期綜合作用,各國企業共同努力、共同選擇的結果,不是哪個國家可以隨意改變的。經濟全球化符合歷史潮流。這次疫情全球大流行,肯定會對全球化產生多方面的復雜影響,但不至于逆轉全球化這一歷史進程。
“從總體上看,盡管疫情對在華外資企業造成影響,但并不存在大規模外資撤離的情況,中國利用外資的綜合優勢沒有變,外國投資者持續看好中國,在華長期經營發展的信心沒有變。”張業遂表示。
2020年是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年,也是決戰脫貧攻堅之年。在回答記者如何看待今年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形勢,脫貧攻堅的既定目標能否按時完成等問題時,張業遂表示,2020年,中國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對中國、對人類的減貧事業都是具有重大標志性意義的事件。
張業遂表示,新冠疫情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生產生活秩序造成了嚴重沖擊,也對脫貧攻堅帶來了新的困難和挑戰。比如,貧困勞動力外出務工受阻,貧困戶生產經營受損,駐村幫扶工作受限,扶貧企業和項目復工復產延遲,等等。不久前,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對確保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進行了全面部署,提出了一系列克服疫情影響的重要措施。這些措施包括優先支持貧困勞動力務工就業,切實解決扶貧農畜牧產品滯銷問題,促進扶貧產業持續發展,加快扶貧項目開工復工,做好對因疫致貧返貧人口的幫扶等。
“隨著這些措施全面落實,疫情造成的損失將會降到最低。脫貧攻堅的目標任務一定能夠如期實現。”張業遂表示,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將重點做好與脫貧攻堅有關的立法、監督工作,同時繼續發揮好各級人大代表的作用,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