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兩會報道組 桂小筍
近日,全國人大代表、58同城CEO姚勁波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其重點關注的事項之一,是如何幫助小微企業更好地減負增效。
“作為市場重要組成部分,小微企業發揮著穩就業、保民生、促發展的重要作用,國家近年來也連續出臺多項政策扶持其發展,切實做到減稅降費、減負穩崗。”姚勁波介紹,受新冠疫情、原材料上漲等多重因素影響,小微企業的發展問題主要體現在融資難融資貴、經營成本高、核心競爭力弱、向“專精特新”轉型難等方面。
針對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姚勁波建議,可以讓科技更好地發揮作用:由有關部門牽頭,總結前期試點經驗,對現有中小微企業融資綜合信用服務平臺進行優化升級,擴大信息共享范圍和權限,打破政府部門間、銀行企業間的“數據壁壘”,進一步擴大“銀稅互動”“銀商合作”范圍,解決小微企業信用信息的“孤島”問題。同時借助區塊鏈、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繼續深化供應鏈金融和普惠金融的融合發展,形成“產業—科技—金融”的閉環。
而對于小微企業普遍面臨經營負擔加重的問題,姚勁波建議,應繼續發揮財稅政策的導向和杠桿效應,加大減稅降費規模和力度,通過科學評估實施有針對性的稅費減免、緩交、免息或貼息政策。在政策上精準發力,進一步提高招聘和培訓的補貼標準,并對小微企業普遍反映壓力較大的房屋租金進行有針對性的補貼。同時,進一步加強政企合作,深化產教融合,政府主導借助平臺型企業的技術優勢進一步規范代招市場,降低招工成本,形成“招培就”一體化良性閉環。
除了上述方式之外,進一步完善對小微企業的配套幫扶政策也很重要。姚勁波建議,繼續加強對反壟斷、不正當競爭監管力度,為小微企業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在企業發展上,可根據地方實際提供財政專項資金支持、品牌宣傳推廣、網絡平臺信息引流等服務。同時引導傳統小微企業數字化轉型,在中高端消費、共享經濟等領域尋找新機遇,創造出更多新產品、新服務、新業態。在人才引進上,通過財政補貼、落戶優先等人才引進政策,吸引人才、引導人才合理就業。
(編輯 孫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