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李樹超 趙婷
昨日,恒生指數突破歷史最高點位。伴隨這波始自2016年2月份的慢牛行情一路走來,配置香港市場的基金收獲頗豐。
Wind數據顯示,從2016年2月初港股行情啟動以來,具有可統計數據的12只滬港深基金(A、C份額合并計算)平均收益率達到50.01%;配置香港市場倉位在三成以上的QDII基金其間收益全部為正,平均收益58%。
滬港深基金成立以來
平均回報近30%
恒生指數節節攀升,滬港深基金業績表現可圈可點。Wind數據顯示,港股行情啟動以來,具有可統計數據的12只滬港深基金(A、C份額合并計算)平均取得50.01%的回報。其中,富國滬港深價值精選以72.81%收益率位居榜首,前海開源滬港深藍籌、安信新常態滬港深精選、華夏滬港通恒生ETF等6只滬港深基金收益率也都在60%以上,收益率超過60%的滬港深基金占比高達58.33%。
若是從滬港深基金成立以來回報來看,目前71只滬港深基金(A、C份額合并計算)成立以來平均收益率為29.39%,獲得正收益的基金多達70只,正收益基金占比高達98.59%。其中,2016年5月成立的嘉實滬港深精選成立以來回報高達83%,東方紅滬港深則以76.9%收益率居于次席;中海滬港深價值優選、銀華滬港深增長、前海開源滬港深藍籌等9只滬港深基金成立以來回報率也都在50%以上,這些凈值飆漲的產品一度成為市場上備受投資者追捧的公募明星產品。
考慮到多數滬港深基金的成立時間為2015和2016兩年,相較于A股明顯的“二八行情”,投資港股市場的賺錢效應要遠遠大于A股市場的投資。
港股QDII近兩年平均賺58%
不僅是滬港深基金,配置港股的QDII基金也表現不俗。根據2017年三季報持倉數據,三成以上倉位配置在港股的QDII基金共有41只,其中,投資香港市場比重在50%以上的有33只,南方基金配置港股的QDII基金最多,共有5只;這41只基金成立以來平均回報達到了35.77%。
2016年2月1日至2018年1月17日,恒生指數的漲幅達到62.49%,期間配置香港市場的QDII收益全部為正,兩年間基金凈值增長率超50%的QDII有25只,平均收益58%,國富大中華精選取得83%的收益率。
另外,2016年2月之后成立的港股QDII有8只,這8只基金成立以來的收益也全部為正,平均收益達到30%。其中,2016年3月之后成立的上投摩根中國世紀、工銀瑞信香港中小盤、華寶香港上市中國中小盤成立以來收益均在50%左右。
不過,從2007年推出首批QDII基金至今,港股一度經歷了大幅下挫和長時間盤整,成立較早的一些QDII基金頗為受傷,以至于港股兩年牛市依然未能撫平之前的虧損,從成立以來的回報看,有的QDII至今仍然虧損,基金凈值低于1元。
統計顯示,2007年成立的最早一批QDII中,上投摩根亞太優勢、嘉實海外中國股票、南方全球精選3只I基金主要配置港股,成立以來的回報仍為虧損狀態,最大虧損幅度達到17%;華夏全球精選成立以來取得10%的收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