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見習記者 王明山
A股市場持續震蕩,主要指數均已經跌落至歷史低位。公募基金市場上的權益類基金卻不懼估值低迷,保持在高倉位運作?!蹲C券日報》記者根據Wind倉位估算系統統計,截至10月21日,2950只權益類基金的平均持股倉位為55.4%,較之一個月前的55.1%再度提高,其中有1235只基金加倉,占比逾四成。
最新基金倉位顯示,已經有379只權益基金的持股倉位達到90%以上,更是有147只已經達到滿倉(持股倉位95%)狀態?!蹲C券日報》記者注意到,在保持高倉位運作的基金中不乏明星產品的身影,這些產品持股風格穩定,重倉股以大消費股和金融股為主。
逾四成權益基金加倉
平均持股倉位已達55.4%
今年以來,A股市場持續震蕩下行,公募基金市場上權益類基金也做出了兩種截然相反的選擇:風格比較保守的基金經理選擇降低持股倉位,配置更多的債券類資產以降低風險;而更多的基金經理,則選擇長時間保持比較高倉位的配置,這些基金產品投資風格大多以價值投資為主,看重這些股票在中長期的投資回報。
在某種程度上,權益類基金整體持股倉位的變化表現出基金經理對后市的態度?!蹲C券日報》記者梳理發現,排除正處在建倉期的次新基金外,擁有數據統計的2950只權益類基金(包括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下同)最新平均持股倉位為55.4%,較之一個月前的55.1%再度提升。
其中,倉位提升速度最為明顯的2只權益類基金分別是海富通滬港深和大摩消費領航,在近一個月的持股倉位快速提升了10個百分點以上。資料顯示,在一個月之前,2只基金的持股倉位分別為65.35%和59.18%;截至10月19日,2只基金的最新持股倉位已經提升至80.91%和71.63%,倉位提升十分明顯。
《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大摩消費領航的基金經理司巍在此前就成功的預測了今年下半年A股市場的走勢,他曾表示,“在中美貿易沖突和去杠桿等內外因素的影響下,預計市場波動性仍然會較大。”
同時,司巍還表示,眼前的這些問題,正在加速倒逼中國自身的改革和產業升級。比如中國在金融、醫藥、消費和制造等領域的開放步伐,近期明顯加快;減稅政策也在持續推進;同時全國上下對自主核心技術的重視程度也顯著加大。同時,在中美貿易摩擦外部壓力的作用下,為了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去杠桿的壓力在邊際上有所趨緩。司巍堅信:“時間是優秀公司的朋友,市場下跌的過程中,優秀公司的錯殺為基金提供了很好的建倉時機。”
除上述2只基金外,還有21只基金在今年下半年以來的持股倉位有明顯的抬升,其最新持股倉位較一個月前已經提升了超過10個百分點。這21只基金均不是新成立的次新基金,在短期內的大幅加倉動作,也表現出基金經理看好當前市場投資機會。
379只權益基金
最新持股倉位均超90%
隨著權益類基金整體持股倉位的連續上調,持股倉位突破90%的權益類基金也越來越多?!蹲C券日報》記者梳理發現,在擁有數據統計的2950只權益類基金中,有379只基金的最新持股倉位已經在90%以上;其中,更是有147只權益類基金的持股倉位已經達到95%。
實際上,這379只基金的高倉位運作已經保持了相當長的時間。記者統計基金二季報數據發現:這379只基金在二季度末的平均持股倉位為90.57%,較之二季度末全部權益類基金83.21%的平均持股倉位已經處在較高的位置;379只基金在一季度末的平均持股倉位為88.76%,較之全部權益類基金83.11%得平均持股倉位高出5個百分點。
《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該379只基金中也不乏明星基金產品的身影,如東嘉實策略增長、景順長城鼎益、南方新興消費、東方紅睿華滬港深等。
不單是單只基金產品,多家基金公司的整體持股倉位也保持了比較高的水平。按照Wind資訊倉位估算系統最新數據,共有7家基金公司的倉位水平均在80%以上。其中,新沃基金的持股倉位達到88.24%,但該公司旗下僅有1只權益類基金。另外,旗下數量較多的基金公司還有摩根士丹利華鑫基金和匯豐晉新基金,這兩家基金公司的整體持股倉位分別為85.2%和82.58%。
近日,多家基金公司均表態看好當前市場的投資機會?!蹲C券日報》記者梳理發現,包括天弘基金、博時基金在內的13家基金公司在近期表示,當前A股市場估值已處于歷史較低水平,無需過度悲觀,可以積極參與配置。
21:52 | 中國海誠:聘任高級管理人員 |
21:52 | 甬矽電子:關于開立可轉換公司債券... |
21:52 | 優機股份:關于公司向特定對象發行... |
21:52 | 中航重機:93719889股限售股將于7... |
21:52 | 云南銅業:關于參股公司存續分立完... |
21:52 | 中電港:公司是英偉達中國分銷商之... |
21:52 | 遠東傳動:目前沒有回購股份計劃 |
21:52 | 浙江世寶:公司的線控轉向可用于L3... |
21:52 | 逸豪新材:將結合行業發展趨勢持續... |
21:52 | 中體產業:公司高度重視智能化技術... |
21:52 | 中亦科技:自研的AI Agent智能體已... |
21:52 | 逸豪新材:目前沒有直接向英偉達供...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2031700網站電話:010-84372800 網站傳真:010-84372633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