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寧
隨著A股市場的持續回調,證券類私募基金收益亦影響較大。近日,《證券日報》記者根據私募排排網最新數據獲悉,截至3月中旬,2067只私募基金自成立以來的收益率已跌破預警線,其中,涉及21家百億元級私募的183只產品。
中睿合銀研究總監楊子宜向記者表示,雖然證券類私募旗下相關產品收益率走低,但也要看到,在當前估值水平下,市場投資價值已凸顯,證券類私募大概率會維持合理的多頭倉位。
截至今年2月中旬,《證券日報》記者統計發現,1259只私募基金自成立以來的收益率已低于-20%;在隨后的一個月內,目前跌破預警線的證券類私募基金數量已增至2067只,增幅超過六成。其中,有506只產品收益率低于-30%。
玄甲金融CEO林佳義向記者表示,由于今年以來國際股票市場面臨地緣政治風險、美聯儲加息預期升溫等多重利空因素影響,資金持續從資本市場出逃,國內A股市場也備受影響,例如近期港股不同板塊的回調,包括較為穩健的醫藥、互聯網板塊也同樣受到影響,但同時也要看到,估值的不斷下降也正是布局的最佳時機。
楊子宜也向記者表示,年內A股市場有兩方面影響:一是美聯儲加息預期帶來的成長類標的估值下跌;二是地緣政治風險外溢。
從策略來看,在2067只進入預警線的證券類私募中,包括了多個策略產品,主觀多頭、FOF、股票中性、量化策略和固收等均涉其中。從收益率偏低的產品來看,主觀策略占比較高;從排名后100只產品來看,主觀策略占到八成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備受追捧的量化策略,今年以來已有多只產品收益率大幅下滑。數據顯示,包括中金方寸、鑫豐基金、夢享億族和可偉資產等在內的多家量化私募,旗下相關產品自成立以來的收益率更是低于-80%。
從管理規模來看,無論是百億元級私募還是中小型私募,旗下相關產品自成立以來的收益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且偏低的產品收益率更是低于-30%,其中就包括了百億元級私募的多只產品。
數據顯示,21家百億元級私募合計183只產品自成立以來的收益率低于-20%,其中,有10只以上產品收益率更是低于-30%,且有多只產品同屬一家百億元級私募。
在這21家百億元級私募中,除了有新銳私募外,多家老牌私募也在其中,例如映雪資本、漢和資本、汐泰投資、正圓投資和希瓦私募等;從策略來看,也包括了股票多頭、FOF、復合策略和相對價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