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APP

          掃一掃
          下載客戶端

          您所在的位置: 網站首頁 > 基金頻道 > 基金動態 > 正文

          首批浮動費率基金三年成績出爐 規模雖小收益可觀

          2022-12-29 06:26  來源:證券時報

              2019年12月18日至12月26日,6家基金公司試點成立了行業首批逐筆份額提取業績報酬的浮動管理費率基金(下稱“浮動費率基金”)。如今,這6只浮動費率基金運作均已滿三年,截至2022年12月26日,6只產品成立以來平均收益率41.93%,整體表現大幅領先同期滬深300指數的表現。

              運作滿三年

              創新基金成色如何?

              一直以來,基金產品都是收取固定的管理費,公募基金的管理費直接與基金規模掛鉤,而不受業績等因素影響,部分基金在大幅跑輸市場導致投資者收益虧損的同時,卻仍舊“旱澇保收”,這種模式受到投資者詬病。為此,基金行業做了很多嘗試。2019年11月21日,首批浮動費率基金試點正式獲批,興全、國泰、富國、華安、中歐、華泰柏瑞等6家基金公司成為試點機構。

              與傳統公募基金按固定費率收取管理費不同,浮動費率基金采用逐筆計提法提取業績報酬,基金管理人在收取固定管理費的基礎上,如果基金的業績超越一定基準,則對超額收益部分按一定比例收取業績報酬。例如,國泰研究精選兩年基金合同顯示,當單個基金份額持有人的單筆份額在其持有期間的年化收益率超過業績報酬計提基準(8%)時,按照超過業績報酬計提基準部分的20%提取業績報酬。

              彼時,華安基金表示,行業首批逐筆計提業績報酬型主動權益基金啟動,充分代表了監管機構對于大力發展權益類基金的決心,也是公募基金回歸初心和堅持主動管理的實踐舉措。這類產品是真正圍繞每位基金持有人的投資盈利體驗這一核心目標,使公募主動權益基金成為投資者獲得財富增值的普惠金融工具,實現了多方共贏。

              如今三年過去,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12月26日,這6只浮動費率基金成立以來平均收益率41.93%。從具體產品來看,國泰研究精選兩年成立以來收益率76.68%,業績表現居于6只產品首位,其次是華泰柏瑞景氣回報一年A、富國阿爾法兩年、興全社會價值三年持有、華安匯智精選兩年、中歐啟航三年持有期A,成立以來收益率分別為51.12%、50.59%、43.74%、21.88%、15.45%。

              國泰研究精選兩年基金經理徐治彪表示,浮動費率基金通過利益綁定的方式,讓基金公司、基金經理和投資者的利益訴求保持一致,投資者的購買體驗更加安心。由于產品設置了持有期,基金規模相對穩定,所以在投資策略上可能會更偏穩健,追求絕對收益。

              追求絕對收益

              改善基民持倉體驗

              此外,從上述基金產品的收益表現來看,多數浮動費率基金表現略好于同一基金經理管理的其他產品。例如,謝治宇管理的興全社會價值三年持有近三年收益率43.74%,略高于其代表作興全合潤和興全合宜同期的37.88%和33.55%。

              不過,有分析人士稱,這背后可能是上述6只產品管理規模較小,更易于基金經理調倉操作的原因。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國泰研究精選兩年、華泰柏瑞景氣回報一年A、富國阿爾法兩年、興全社會價值三年持有、華安匯智精選兩年、中歐啟航三年持有期A基金規模分別為2.98億元、2.56億元、8.64億元、38.47億元、7.01億元、33.16億元。

              另一方面,上述基金多數在封閉期結束后規模較發行規模出現大幅縮水。W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26日,已經過封閉期的4只浮動費率基金規模較成立時均縮水超四成。

              對此,徐治彪認為,一方面這批產品設置了一定的持有期,需要鎖定一段時間的流動性,所以規模普遍不大;另一方面,首批浮動費率基金成立3年以來,市場持續震蕩,讓部分資金望而卻步,或者出現贖回。但長期來看,堅持持有的投資者都獲得了較好的投資回報。

              上海一位公募基金經理表示,多數浮動費率基金采取了絕對收益的目標,投資風格相對審慎,更注重回撤控制;此外,由于采取了持有期的運作模式,浮動費率基金業績即為初始持有人收益,相比開放式基金持有人可能由于不恰當擇時、頻繁申贖等原因錯過收益,浮動費率基金持有人體驗可能會更好。

          -證券日報網
          国产精品传媒99一区二区_国产高潮抽搐喷水高清_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蜜_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国产AV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證券日報APP

                  掃一掃,即可下載

                  官方微信

                  掃一掃,加關注

                  官方微博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