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吳珊 見習記者 彭衍菘
2月份以來,已有25只基金提前結募。
規模方面,上述25只基金整體規模達225.64億元。其中,3只基金規模超30億元,14只基金規模分布在1億元至10億元,8只基金規模不足1億元。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不同的基金公司可能會根據市場狀況及自身情況靈活決定是否提前結束募集,調整發行思路旨在提高基金運作效率并抓住市場機遇。
楊德龍進一步表示,當基金募集已經超過募集份額上限,滿足基金成立的要求時,基金管理人可提前結束發行募集。而對于尚未觸及募集上限就宣布結募的基金,繼續發行可能會消耗更多資源,基金公司根據市場情況以及自身策略考慮,認為提前結束募集更符合公司利益,因此,提前結募有助于基金公司更早以較低的成本布局,并在市場行情好轉、基金凈值上升時,通過持續營銷來擴大規模。
Wind資訊數據顯示,上述25只提前結束募集的基金中,15只為權益類產品,6只為固收類產品,2只為FOF產品,1只為公募REITs產品,1只為QDII產品。
不難看出,2月份以來提前結募產品中,權益類較多,占比60%,債基占比24%,相較以往有所下降。今年1月份提前結募基金中,債基達29只,占比55%。去年2月份債基提前結募數量多達20只,占比45%。
對此,排排網財富管理合伙人曾衡偉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與當前市場因素、投資者需求、基金公司競爭以及政策等多方面因素有關。首先,如果市場環境較好,投資者對權益類基金的需求增加,那么基金公司會選擇提前結束募集,以抓住市場機遇。其次,為了搶占市場份額,基金公司之間的競爭加劇也會導致提前結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