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APP

          掃一掃
          下載客戶端

          您所在的位置: 網站首頁 > 公司產業 > 上市公司 > 正文

          《扇貝去哪兒了》上演第二季 這回獐子島能安全著陸嗎?

          2018-02-02 14:45  來源:國際金融報

              1月30日晚間,獐子島公告稱,公司發現部分海域的底播蝦夷扇貝存貨異常,公司預計2017年凈利潤虧損5.3億元-7.2億元。這樣的表述似曾相識,扇貝再次成為背鍋俠。

              時隔三年,獐子島的扇貝又“跑路”了,又是將給公司帶來巨大損失。

              1月30日晚間,獐子島公告稱,公司發現部分海域的底播蝦夷扇貝存貨異常,公司預計2017年凈利潤虧損5.3億元-7.2億元。

              這樣的表述似曾相識,扇貝再次成為背鍋俠。

              早在2014年,獐子島的扇貝“遭到幾十年一遇異常的冷水團”消失于茫茫大海,由于“扇貝跑了”,公司當年凈利潤虧損超過11億元。

              獐子島前一次“冷水團”事件還沒有合理解釋,質疑聲還未消散,這一次獐子島《扇貝去哪了》第二季上演,苦的依然是股民。

              按理說海產品確實會受到天氣影響,存在不確定性,但有“前科”的獐子島,這次再舊事重演,讓許多人無法信服。

              而且值得關注的是,這一次獐子島同樣是之前預報將盈利,然后股東減持,接著“扇貝”跑了。

              一位投行人士對《國際金融報》記者感嘆,“實在是服!玩得太溜了!”

              信譽蕩然無存?

              2014年10月的交流會上,獐子島董秘告訴投資者,“人與人之間需要基本的信任”。

              三年后,獐子島再一次令這句話變成笑話。

              1月30日晚間,獐子島發布公告稱,公司正在進行底播蝦夷扇貝的年末存量盤點,目前發現部分海域的底播蝦夷扇貝存貨異常??赡軐Σ糠趾S虻牡撞ノr夷扇貝存貨計提跌價準備或核銷處理,預計可能導致公司2017年度全年虧損。

              另一份公告中,公司預計2017年1-12月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5.3億元-7.2億元,同比變動-1004.60%至-765.88%。而此前,獐子島曾在2017年三季度報中預測全年凈利潤為9000萬元—1.1億元。

              大反轉的業績打臉了所有給予獐子島股票“增持”、“買入”評級的證券機構,令資本市場再増笑料,同時令獐子島此前挽救回來的信譽蕩然無存。

              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第一,極端天氣的確可能增加類似事件發生的幾率;第二,海水養殖的確不容易時時準確監控;第三,上市公司最喜歡用這類無法確定的因素來調控業績。”

              其實,因為許多農業股本身存在的行業特點,導致其在存貨等方面難以審計,尤其像魚蝦扇貝這些水下的東西,審計程序上不可能準確地核實真實數據。

              不過,有媒體報道,獐子島員工曾曝出,其實自2017年11月份,獐子島的扇貝采捕就出現了異常。2017年11月份,獐子島多位拉貝(捕撈扇貝)船員向媒體表示,從11月初捕撈上來的扇貝出現異常,拉上來的扇貝有70%以上都是死的,只剩下貝殼。

              “雖然審計季度報和年報的認真程度不一樣,而且對獐子島這種存貨盤點比較困難的企業,審計團隊一般會選擇在年末盤點,可畢竟獐子島是有前科的,審計風險較大,如果是我,應該會在早期(半年報)也做盤點,做到心中有數。”一位注冊會計師對《國際金融報》記者如是表示。

              一樣的套路

              三年前,獐子島對外公告稱因“冷水團”導致蝦夷扇貝絕收,前三季業績大變,由預報盈利變為虧損約8億元。奇怪的是此前8月27日披露的半年報還是盈利利好,實現凈利2049.12萬,而該公司預計2014年的前三季度可實現4412.86—7564.91萬元的盈利。

              那么多扇貝殼,說沒就沒了。而凈利也一下降了8億多元。質疑聲也是鋪天蓋地,但后來的調查卻不了了之。

              蹊蹺的是,獐子島同一片海域的海產品養殖業上市公司壹橋苗業,就沒有經歷“冷水團”的困擾。直到2016年1月,2000多獐子島島民實名舉報獐子島,稱2014年的“冷水團造成收獲期的蝦夷扇貝絕收事件”真正的原因是提前采捕和播苗造假。

              三年過去,獐子島的扇貝再出問題,再度由盈變虧。

              唯一不同的是理由,此次獐子島對外公告稱,2017年四季度,受底播蝦夷扇貝肥滿度下降,境外扇貝產品沖擊國內市場,對公司扇貝類產品的收入、毛利影響較大,底播蝦夷扇貝收入及毛利下滑,部分庫存扇貝類產品出現減值;以及匯率波動對海外公司和出口業務造成沖擊,導致公司四季度業績與原業績預測偏差較大。

              上述注冊會計師告訴記者,兩次都是一樣的套路,兩次都是在三季度發生問題,這真的很不尋常。

              值得注意的是,獐子島第二大股東剛剛完成了若干減持。

              公開信息顯示,獐子島第二大股東股東北京吉融元通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和島一號證券投資基金分別于2017年11月13日、11月17日、12月18日和12月19日實施減持。四次合計減持獐子島199.85萬股,減持比例占總股本的0.28%。減持后,和島一號基金持有獐子島5716.27萬股,占總股本比例為8.04%。

              這些減持計劃的披露時點十分巧妙,均處于上市公司利潤“利好”的掩護下。在2017年10月27日獐子島對外發布了三季報,獐子島營收為8.18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05%,而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為4690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86.53%。圖片來源:Choice金融終端

              據了解,和島一號基金成立于2016年,由獐子島董監高及員工參與認購,用于受讓控股股東投資發展中心當時擬轉讓的5916.12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8.32%,轉讓價格為7.89元/股。

              此外,從該股資金流向來看,近60日內,獐子島的超大單和大單都是凈流出,只有小單是在凈流入。

              著名律師嚴義明表示,以目前的信息來看,獐子島存在虛假信息和內幕交易的可能性。

              大股東有點“牛”

              “獐子島之所以屢次以同樣的套路和借口‘明目張膽’地忽悠投資者和股民,在于違法成本太低,不足以對企業構成威懾。”經濟學家宋清輝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2014年的那場黑天鵝事件,最終以證監會出具了核查報告,稱未發現造假收場。

              盡管在2016年1月,獐子島被2000多人實名舉報,但此事也是不了了之。

              就在2018年1月20日,獐子島公告稱,日前接到投資發展中心通知,投資發展中心收到大連市人民檢察院《起訴書》,《起訴書》稱獐子島2014年1-9月發生重大虧損的情況在公開披露前屬于《證券法》規定的內幕信息,因在敏感期內有減持股票的行為,避損金額1131.600604萬元,現由大連市人民檢察院對投資發展中心提起公訴。

              據了解,因此前“冷水團”黑天鵝事件爆發及后續經營問題,獐子島在2014年度、2015年度連續兩個會計年度經審計的凈利潤為負值,獐子島公司的股票自2016年5月4日起被實行“退市風險警示”特別處理,股票簡稱也由“獐子島”變更為“*ST獐島”。

              不過,在2016年年度獐子島實現營業收入30.52億元,同比增長11.93%,而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7959.34萬元,同比增長132.76%,公司在2017年初成功摘帽。

              宋清輝表示,這在一定程度上或說明這家公司2016年的業績可能也是假的,只是為了摘帽才屢屢進行這種操作。但最終結果如何,尚待監管機構進一步調查。

              2014年12月,大連證監局給獐子島集團出示了“責令改正的決定”和“警示函”。此事件處理過程中,獐子島集團發布消息稱,董事長吳厚剛自愿承擔一億元的災害損失,“11名總裁辦成員計劃在股票復牌后拿2000萬元增持股票,2年內不減持”。

              一位不愿具名的證券從業人士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獐子島能有這樣的底氣和膽氣,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其大股東的身份。

              根據公開資料,長??h獐子島投資發展中心是獐子島的實際控制人,而長??h獐子島投資發展中心則是長??h獐子島鎮人民政府100%控股的公司。截至2017年9月,長??h獐子島鎮地方政府間接持有獐子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共計44.82%的股份。

              股民再被坑

              獐子島公告稱,公司股票自2018年1月31日停牌,將不晚于2018年2月5日披露盤點結果并復牌。

              可以預見的是,未提前得知消息的股民即將迎來一波血虧。

              而被坑的可能還有銀行。

              根據獐子島的2016年年報和2017年半年報,獐子島曾以海域使用權和養殖產品作為抵押,分別在中國農業銀行大連長海支行和中國民生銀行大連分行等先后取得超過2億元的短期借款和接近9億元的長期借款。

              上述注冊會計師表示,獐子島曝出此事件,會面臨銀行收貸,但也可與銀行協商,延期還款。只是,大幅縮水的養殖產品和大幅縮水的業績,可能會讓銀行承擔不可言說的損失。

              那么,對于獐子島這樣的公司,股民們只能自認倒霉嗎?

              宋清輝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除了一部分股民自認倒霉之外,另外一部分可以主動收集證據,向法院起訴索賠損失。資本市場目前對此類事件沒有好的控制方式,但集體訴訟贏的概率很大。

              “公司再次曝出存貨異常,令人震驚,這也說明了公司治理結構存在較大的問題。監管層對此應予以嚴查,如果再次讓投資者造成損失,應該追究相關人士的責任。”宋清輝表示,對獐子島事件,雖然證監會此前發過問詢函(問詢造假和業績問題),但是對方卻能屢屢安全出線,這里面可能牽涉利益輸送問題。

              針對獐子島公告等內容,高管們目前似乎都在回避,1月31日,《國際金融報》記者多次致電獐子島高管和董秘孫福君,其電話全部無法接通。

          -證券日報網
          国产精品传媒99一区二区_国产高潮抽搐喷水高清_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蜜_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国产AV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證券日報APP

                  掃一掃,即可下載

                  官方微信

                  掃一掃,加關注

                  官方微博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