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10月份大跌之后,A股市場在11月份出現企穩。上證綜合指數11月份下跌0.56%,創業板指上漲4.22%,中小板指上漲1.75%。那么,11月份上市公司限售股解禁后被減持以及被增持的情況如何呢?
減持市值環比大增
11月份公告的限售股解禁后的減持情況,顯示規模環比大增。11月份限售股解禁后合計減持市值為113.81億元(二級市場減持76.04億元,大宗交易減持37.77億元),比10月份的數據增加81.31億元,為其3倍多,為年內第三高;涉及上市公司352家,比10月份增加204家,為其2倍多。
從減持的分布上看,深市主板公司19家,深市中小板106家,深市創業板138家,滬市89家;涉及股數共計108579.68萬股,比10月份增加了67741.53萬股,為其2倍多。11月份有22個交易日,若按日均減持市值來看,為5.17億元,比10月份的1.81億元增加了3.36億元,為其2倍多。
11月份A股市場主要指數漲跌分化,兩市單月的日均成交金額環比放大兩成多,為6月份以來最高水平,擺脫了此前連續三個月的日均成交金額處于3000億元以下的低迷水平。產業資本減持市值為10月份的3倍多,為年內第三高。11月份深市中小板、創業板公司仍為被減持的主要群體,占公告減持公司家數近八成。
增持市值減少四成多
11月份上市公司股東增持市值共計84.24億元(二級市場增持67.33億元,大宗交易增持16.92億元),比10月份減少73.46億元,減少幅度為46.58%,為年內第四低;涉及上市公司有288家,比10月份增加了93家,增加幅度為47.69%。
從增持的分布上看,深市主板公司36家,深市中小板94家,深市創業板57家,滬市公司101家;共計114422.60萬股,比10月份減少20124.43萬股,減少幅度為14.96%。若按日均增持市值來看,11月份為3.83億元,比10月份減少4.93億元,減少幅度為56.28%。
在整體市場漲跌分化的情況下,11月份增持市值環比減少四成多,為年內第四低。被增持的深市中小板和創業板公司家數占到五成多的比例。
創力集團減持比例最大
原限售股股東通過二級市場直接減持和大宗交易進行減持的352家上市公司中,被減持市值最大的前五家上市公司分別為啟明星辰、濟川藥業、浙江龍盛、華大基因、創力集團,減持市值均在2億元以上。啟明星辰被減持市值最高,高達3.05億元,是通過大宗交易和二級市場直接減持兩種方式進行的。股權出讓方為王佳、齊艦,分別為第一、第十大股東,均為公司高管,此次減持后持股占總股本的比例由2018年三季報的29.37%、1.05%分別下降至27.78%、0.99%。
公告被減持股數占總股本比例最高的前五家上市公司分別為創力集團、安妮股份、迦南科技、康斯特、浙江眾成,比例均在2%以上。排名第一的創力集團,被減持比例為4.55%,是通過大宗交易和二級市場直接減持兩種方式進行的。股權出讓方分別為上海巨圣投資有限公司、管亞平、耿衛東、芮國洪、王鳳林、常玉林。其中,前五家股東分別為公司第二、三、四、五、六大股東,此次減持后持股占總股本的比例由2018年三季報時的11.86%、6.95%、5.74%、5.64%、5.11%分別下降至11.66%、5.21%、5.00%、5.00%、4.50%。
*ST尤夫增持比例最大
被增持的288家上市公司中,被增持市值最大的前五家上市公司為藍光發展、通威股份、*ST尤夫、恒逸石化、申通快遞,增持市值均在2億元以上。藍光發展被增持的市值最高,達9.37億元,是通過二級市場直接增持方式進行的。增持方為楊鏗、張巧龍、余馳、王小英、歐俊明、魏開忠、雷鵬、常珩,均為公司高管。其中,楊鏗為第二大股東,增持后持股占總股本比例由三季報時的5.61%上升至11.64%。
公告被增持股數占總股本比例最高的前五家上市公司分別為*ST尤夫、藍光發展、日科化學、珠海中富、喜臨門,比例均在2%以上。257家公司盡管增持比例低于1%,但也積極地發布了增持公告。*ST尤夫的被增持比例最高,達7.31%,是通過二級市場直接增持方式進行的。增持方為上海垚闊企業管理中心(有限合伙),此次增持后持股占公司總股本的比例上升至10.00%。該股后續或繼續被增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