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于南
5月24日,《證券日報》記者獲悉,中環股份DW智慧化工廠項目已于日前在天津濱海高新區海洋科技園低調舉行了設備啟動儀式。
根據此前報道記載,2019年6月份,DW智慧化工廠項目作為天津濱海新區重大項目攻堅行動的任務之一,主體已經封頂,但彼時還在開展其他結構施工。公開資料顯示,該項目總投資額約為25億元,設計達到年產10GW太陽能切片產能。
彼時,中環股份方面預計上述項目將于2020年一季度試生產,而從日前項目已舉辦“設備啟動儀式”的時間來看,疫情并未顯著影響DW智慧化工廠項目試生產計劃。
DW智慧化工廠項目
生產運行效率提高超70%
據了解,DW近年來在行業內逐漸普及,是光伏產業降本的重要推手之一。所謂DW,即金剛石線切割晶片技術,是將金剛石采用粘接和電鍍的方式固定在直拉鋼線上對硅棒進行高速往返切削得到硅片的一種切割技術。
在業界看來,中環股份DW智慧化工廠項目的核心亮點并不在于DW,而在于“智慧化”。中環股份董事長、總經理沈浩平在“設備啟動儀式”上介紹到,DW智慧化工廠完全按照工業4.0的體系設計,是中環股份邁向智能制造的關鍵一環。并表示“我們全力推動公司產業全國化布局、商業全球化布局,立足天津發展,與眾多合作伙伴共同努力,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根據中環股份方面披露的信息,DW智慧化工廠項目建成后,生產運行效率可提高70%以上,勞動效率提升4倍-5倍。
依此生產效率,將使“DW智慧工廠”成為光伏產業鏈中又一降本的有力抓手,同時,作為生產硅片的必要環節,強大、高效的切片產能,也就成為了中環股份擴充、升級預期產能的重要支撐。
技術推廣、產能優化同步開展
根據2019年年報及2020年一季報,中環股份去年實現營業收入168.9億元,同比增長22.76%,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9.04億元,同比增長42.93%;今年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45.17億元,同比增長18.14%,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52億元,同比增長34.47%。
近年來,中環股份實現高速發展,業界歸納其策略,公司一方面是利用技術優勢,統一市場,另一方面則不斷優化產能。
例如在太陽能硅片技術方面,2019年下半年公司發布了12英寸超大光伏硅片產品。這種邊長為210mm,相較于傳統M2面積增加80.5%的超大鉆石線切割太陽能單晶硅正方片,帶來了更高的光電轉換效率、更高的生產制造效率。
更為關鍵的是,該產品一經推出,就得到了下游(電池、組件)的認同且付諸行動,例如通威、愛旭均表示其新建產能將實現210mm硅片向下兼容,今年3月份,協鑫集成公告將投資180億元建設60GW210mm組件項目,此外,東方日升、天合光能等亦提出了210mm組件擴產計劃。
這一上下游協同的迅速展開,超出了人們的想象,甚至有相關機構分析稱,光伏行業已公告的210mm電池組件規劃產能已達到100GW左右。
面對預計2020年三季度便有望放量的210mm硅片需求,中環股份也啟動了可再生能源太陽能電池用單晶硅材料和超薄高效太陽能電池用硅單晶切片產業化工程五期項目(下稱“五期項目”)。
據悉,五期項目已于2019年末開始生產210硅片。五期項目全部為G12產能設計,根據公司公告五期項目進度,預計2020年末產能規模達到19GW。
綜合年報、一季報信息,中環股份光伏業務,截至2019年末,太陽能級單晶硅材料二、三、四期及四期改造項目年產能合計達到33GW,同時五期項目建設有序推進,已進入調試生產階段,項目完成后,公司晶體產能將優化至85GW。
未來將決勝于IBC電池
值得一提的是,5月15日,中環股份發布“關于對外投資的進展公告”。公告明確:收到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出具的《經營者集中反壟斷審查不予禁止決定書》,決定對天津中環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收購Maxeon太陽能科技私人有限公司股權案不予禁止。
這意味著,中環股份擬與道達爾太陽能國際公司展開的合作,有望進一步推進。
根據此前公布的合作細節,道達爾將其控股的全球高效太陽能電池、組件及光伏系統領先企業Sun Power Corporation在美國和加拿大之外的全球太陽能電池與組件業務分拆到在新加坡注冊成立的MAXEONSOLARTECHNOLOGIES,PTE.LTD.,而中環股份擬認購MAXEONSOLAR增發的股本,認購后持股比例為28.8480%,并成為其第二大股東。
根據中環股份公告,未來MAXEONSOLAR將會以“SunPower”品牌向全球(除美國和加拿大)市場銷售其生產的高效交叉背接觸(InterdigitatedBackContact,IBC)產品。
作為被寄望成為未來主流之一的IBC電池,正是基于高效N型單晶硅片生產,而中環股份的高效N型單晶硅片全球市場占有率已經超過了70%。
(編輯 張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