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APP

          掃一掃
          下載客戶端

          您所在的位置: 網站首頁 > 公司產業 > 上市公司 > 正文

          *ST宜生和*ST成城摘牌 成A股市場首批無退市整理期股票

          2021-03-22 20:06  來源:證券日報網 朱寶琛

              本報記者 朱寶琛

              3月22日,*ST宜生和*ST成城摘牌。這是最嚴退市新規下,A股市場的首批無退市整理期的股票。

              兩家公司股票終止上市后,均將轉入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進行股份轉讓。

              今年3月15日,*ST宜生和*ST成城分別收到了上交所關于《關于宜華生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終止上市的決定》和《關于吉林成城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終止上市的決定》,在公告決定之日后的5個交易日內,上交所對公司股票予以摘牌。

              從退市原因看,兩家公司均屬于面值退市。具體看,*ST宜生在2021年1月19日至2月22日期間,公司股票連續20個交易日的每日收盤價均低于人民幣1元;*ST成城在2021年1月21日至2月24日,公司股票連續20個交易日的每日收盤價均低于人民幣1元。

              股東人數方面,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9月30日,*ST宜生有股東5.88萬,戶均持股數為2.52萬股;*ST成城有股東1.45萬,戶均持股2.32萬股。

              事實上,今年以來已有天夏退、*ST長城等4家公司先后觸發“1元退市”情形,但因其收盤價連續低于1元的時段跨越了新規施行前后,因此按照原規則仍進入退市整理期交易。

              *ST宜生、*ST成城的特殊之處在于,其觸發終止上市標準是在新規施行后,因此不設退市整理期,由上交所根據規則直接對公司股票予以摘牌。

              去年12月31日,滬深交易所分別發布退市新規,明確交易類強制退市公司股票不進入退市整理期交易。

              “完善退市制度是注冊制改革中的重要環節。只有堅持市場化淘汰機制才能保證高質量的公司留在A股市場,使市場保持活力和健康,保護投資者利益。”廈門大學王亞南經濟研究院和經濟學院教授韓乾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未來這樣的案例可能會成為常態,只要久久為功,市場生態就會獲得根本性的改善。

              太平洋證券首席投資顧問趙歡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上市公司面值退市的公司數量不斷增加,是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市場生態不斷修復的重要體現,是投資者“用腳投票”的結果。

              上海邁柯榮信息咨詢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徐陽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隨著退市新規落地,對退市標準和退市流程進行優化和精簡,未來A股將迎來優勝劣汰的新生態。同時,注冊制下新股已經不再是稀缺品,這會導致一些垃圾股迅速出清,在此背景下,A股的退市節奏會越來越快。

              “可以預期的是,隨著注冊制改革的深入推進,市場估值逐漸趨于合理,面值退市的公司數量會有所增多。”趙歡說。

              根據上交所介紹,從實踐情況來看,前期面值退市的公司都屬于市場公認的經營不善、治理不規范或者嚴重違法違規的績差公司、問題公司,也存在部分公司股本盲目擴張,經營基本面跟不上等情況,缺乏投資價值。

              徐陽表示,在市場化機制下,通過不斷地清退一些垃圾股,A股上市公司的質量會得到大幅提升。

              值得關注的是,在退市公司中,有的還涉嫌違法違規被監管部門立案調查。如*ST宜生于2020年4月24日收到證監會《調查通知書》,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等有關規定,證監會決定對公司進行立案調查。

              今年1月29日,證監會公布了對*ST宜生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立案調查的結果。調查顯示,*ST宜生2016至2019年定期報告存在嚴重虛假記載:一是通過虛構銷售業務、虛增銷售額等方式虛增利潤20余億元;二是通過偽造銀行單據等方式虛增銀行存款80余億元;三是未按規定披露與關聯方資金往來300余億元。

              證監會表示,下一步,圍繞提升上市公司質量和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工作要求,證監會將繼續加大對資本市場欺詐、造假等惡性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進一步塑造市場良好生態,切實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

          (編輯 喬川川)

          -證券日報網
          国产精品传媒99一区二区_国产高潮抽搐喷水高清_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蜜_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国产AV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證券日報APP

                  掃一掃,即可下載

                  官方微信

                  掃一掃,加關注

                  官方微博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