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APP

          掃一掃
          下載客戶端

          您所在的位置: 網站首頁 > 公司產業 > 上市公司 > 正文

          七公司同踩一顆雷 防范風險得長點兒心

          2021-07-27 01:31  來源:證券時報電子報

              證券時報記者 李曼寧

              自上海電氣子公司爆雷至今,已有7家A股公司披露通訊業務子公司出現經營風險。這些公司應收賬款普遍逾期,回款停滯,相關存貨可能無法足額變現,存在資產減值風險。

              經一事者長一智,這一系列“連環雷”的背后,的確有值得各方反思的部分。一方面,涉足新業務領域需足夠謹慎。踩雷業務(專網通信或高端通信等,個別公司具體表述可能不同,但爆雷業務在產、供、銷各環節均高度相似)均不是這些上市公司的傳統主業,部分公司甚至2020年才涉足該領域。正因為多家公司參與時機較為集中,合同簽訂時期也比較集中,加之踩雷的供應商、客戶也多有重疊,使得此次出現密集爆雷的情況。

              誠然,客戶的國資背景、“保密等級高”或許讓上市公司放松了“警覺”。但若上市公司早前仔細論證,做好盡職調查,該踩雷業務存在較大風險亦有跡可循。比如,查閱公告即可發現,該業務并非“橫空出世”,近期多次現身的暴雷客戶“富申實業”就曾是一家A股公司2017年、2018年第一大客戶,但公司2018年該專網通信業務板塊的營收即同比腰斬;2019年報中,公司的專網通信產品收入直降為零。這可視作該業務領域的異常信號。

              另一方面,公司應密切跟蹤履約風險,勿盲目加大資金投入。由于該業務購銷模式本身對資金需求量較大且回款周期較長,雖能給上市公司帶來大額營收,但實際在產業鏈中話語權較弱,公司方面更需要有效控制風險。如在此輪專網通信“連環雷”事件中,有公司還在明知客戶已出現付款逾期的情況下,進一步加大對專網通信子公司的借款力度,且借款規模與子公司經營規模極不匹配,這就是典型的缺乏風險管控意識的表現。

              通信業務領域“連環雷”使得部分公司股價大跌,給相關投資者帶來較大損失。通常,上市公司有著較強的“報喜不報憂”動機,因此,投資者自主識別相關業務風險,尤其是信息披露較少的子公司業務風險難度較大。對投資者來說,可通過關注重要會計科目提高警覺。如在專網通信“連環雷”中,上市公司就普遍出現大額預付款,預付賬款比例過高,是否符合商業邏輯等,這些都是風險信號。

          -證券日報網
          国产精品传媒99一区二区_国产高潮抽搐喷水高清_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蜜_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国产AV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證券日報APP

                  掃一掃,即可下載

                  官方微信

                  掃一掃,加關注

                  官方微博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