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范圍內一場更大的環保風暴正在醞釀。但這并沒有影響到湖南宇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宇新股份)IPO的熱情。近期,宇新股份披露了招股說明書(申報稿,以下簡稱招股書),宣布沖刺A股。
根據招股書,公司此次擬發行不超過2835萬股,募集資金10億元。宇新股份主要從事LPG深加工產品的生產,主要原料LPG、甲醇和主要產品異辛烷、MTBE等均屬于易燃易爆危險化學品。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作為宇新股份唯一一家全資子公司,宇新化工曾在2015年因存在多項安全隱患被廣東省惠州市安監局大亞灣分局責令暫停生產進行整改。同時,公司目前主要的兩大產品一個隱現被淘汰的風險,一個行業產能過剩。
●子公司曾因安全隱患整改
宇新股份招股書顯示,公司擁有1家全資子公司和1家控股子公司,分別是宇新化工和宇新新材料,后者正是此次擬上市募投15萬噸/年順酐項目的實施單位,負責項目設計與施工,去年8月才成立,尚未開展實際經營活動。
數據顯示,宇新化工2018年凈利潤為1.76億元,宇新新材料2018年凈利潤為-189.46萬元。從招股書來看,宇新化工對宇新股份的生產經營乃至業績有著至關重要,甚至是決定性的影響。
不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2015年9月,宇新化工曾因在安全管理、生產環節等方面存在安全隱患遭到當地安監部門的處罰。
2015年9月,廣東省惠州市安監局大亞灣分局在安全生產檢查中發現,宇新化工在安全管理、生產環節等方面的安全隱患共57項。其中安全儀表系統連鎖管理幾乎空白,沒有臺賬資料、聯校、試驗確認記錄等。為此,該局決定對宇新化工處以責令暫時停產進行安全隱患整改的處罰決定,同時給予約談警示、公開曝光、限期整改、列入企業誠信管理“黑名單”重點監管的處罰。
《中國化工報》《惠州日報》彼時報道稱,停產1個月給宇新化工帶來的直接經濟損失至少上千萬元。同年10月,廣東省惠州市環保局、惠州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環保局向宇新化工作出行政處罰,公司“違反環境保護許可證管理制度,《廣東省環境保護條例》第六十六條”,被責令停止違法行為,并處以人民幣10萬元的罰款。
對此,4月23日,宇新股份相關人士回應記者稱,事情起因在于當時子公司宇新化工新建異辛烷生產裝置在安裝調試過程中密封彈簧發生故障,導致少量液化氣泄漏,事故并未造成人員財產損失和重大環境污染,亦未對公司生產經營造成重大影響,事后經相關部門認定,該事故屬于一般生產安全事故,不屬于違法違規行為。
“事故發生后,公司及時對相關問題進行整改,并對整個裝置進行全面排查,確保裝置各項安全指標符合相關規范要求,裝置投用至今運行平穩,未發生安全環保事故。”上述宇新股份相關人士強調稱,事件發生于2015年,因不在報告期,故招股書未對上述事項進行披露。
該人士還解釋稱,宇新化工設立了安全生產管理委員會,并實行“安全生產責任狀”制度,由總經理、分管副總經理、各部門及班組層層簽訂責任狀,層層建立年度安全工作考核目標;同時還設立了安全職業衛生應急部,配置了專職的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并培訓持證上崗,具體負責全公司安全管理工作等,能夠有效控制安全生產風險。
●主營產品是否會被替代?
招股書顯示,宇新股份主要產品是以LPG中的碳四(C4)組分為原料生產的異辛烷、MTBE(甲基叔丁基醚)和SBAC;同時,公司還利用LPG中的碳三(C3)原料生產銷售了少量異丙醇、乙酸甲酯等產品,并對外銷售戊烷發泡劑、混合芳烴等副產品。
具體來看,宇新股份的異辛烷銷售收入在2016年、2017年、2018年分別為8.68億元、13.35億元和15.58億元,占主營收入比重分別為56.45%、60.14%和59.33%;MTBE的銷售收入在2016年、2017年、2018年分別為2.34億元、4.56億元和9.07億元,占主營收入比重分別為15.24%、20.53%和34.54%。
值得一提的是MTBE,它是甲醇傳統下游產品中為數不多的有新增項目的產品,經過10余年的快速發展,行業產能已超過1900萬噸,裝置超過200套,生產工藝發展至5種。
但隨著國家相關政策的出臺,MTBE也迎來了重大轉折。根據相關部委聯合制定發布的《關于擴大生物燃料乙醇生產和推廣使用車用乙醇汽油的實施方案》,到2020年,全國范圍內推廣使用車用乙醇汽油,要基本實現全覆蓋。目前,車用乙醇汽油最新標準已發布,其中要求不得人為加入含氧有機化合物,即MTBE等醚化組分將不再作為汽油調和組分。
中宇資訊分析師崔真告訴記者,90%以上的MTBE是用作調和汽油,若乙醇汽油正式推行的話,受含氧量限制,MTBE是無法在汽油中繼續添加的,對MTBE產業是致命性打擊,更對整個產業鏈影響甚廣,MTBE生產企業必定面臨轉型或者淘汰。
“目前比較可行的道路有兩種,一種是延伸產業鏈,生產高純度異丁烯,進一步可以生產丁基橡膠、聚異丁烯等產品;還有一種是疊合加氫轉產異辛烷,不過高純度異丁烯需求較為有限,而異辛烷因前幾年裝置集中興建,目前產能過剩嚴重,所以面臨的阻力也是較大。”崔真表示。
不過,在卓創資訊分析師任婷婷看來,雖然乙醇燃料對MTBE來說是完全替代,但接下來還要看乙醇汽油的推廣力度。
對于同時生產MTBE和異辛烷兩大產品的企業來說,宇新股份未來恐怕有些步履維艱。
崔真對記者說,大力推廣乙醇汽油后,異辛烷還是可以正常添加的,但因它目前處于過剩狀態,同時受原料醚后碳四資源緊張及價格高位影響,利潤低迷,開工率不高;對于同時生產異辛烷及MTBE的企業來講,打擊很大,畢竟兩個產品產能都過剩,汽油需求的低迷及利潤狀況不佳也導致了部分企業長期處于停工狀態。
對此,宇新股份相關人士有著不同的看法。該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解釋稱,乙醇的含氧量比MTBE更高,因此推廣乙醇汽油并非因為汽油含氧量限制的原因,而是出于資源可再生的角度,乙醇可以通過糧食或植物纖維發酵制得,屬于可再生能源。在他看來,乙醇汽油也還存在如熱值較低、燃燒速度慢,導致汽車動力性下降、加速性能不佳、油耗增高等一系列問題,所以預計推廣不如預期。
“總體而言,乙醇汽油是會給MTBE帶來影響,但乙醇暫時還替代不了MTBE。此外,盡管我國汽車產銷的增速在下降,但汽車存量還在不斷上升,加上國家對汽油品質要求的不斷提升,MTBE的需求短期不僅不會下降,反而還會有所上升。”上述宇新股份相關人士對記者說。
對于異辛烷產能過剩問題,該人士表示,國內異辛烷產能確實比較大,不過區域分布極不均衡,地煉發展得較好的山東產能最大,但由于地煉的開工不穩定,實際異辛烷裝置有效產能遠低于設計產能。作為我國經濟最發達地區之一的粵港澳大灣區,也是汽油消費量最大的區域之一,異辛烷有效產能卻非常有限,遠不能滿足需求,需要大量從外地采購,運輸成本高,且隨著“國六”標準在廣東省率先實施,對異辛烷的需求量更是大幅提升,因此,公司異辛烷裝置自投產以來一直處于產銷兩旺的局面。
“如果乙醇汽油或甲醇汽油真正得到大規模推廣,異辛烷的需求量更是會大幅增加。因為乙醇、甲醇的辛烷值比較低,要滿足汽油標號的要求,必須添加更大比例的異辛烷來提高汽油的辛烷值。”上述宇新股份相關人士進一步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