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隨著國內電影市場重回正軌,2021年2月、5月的月度票房都達到了近三年內的月度票房最高值??v觀近年來的國內票房數據,檔期票房通常能夠占據全年總票房的一半以上。近日,貓眼研究院發布《2021“檔期“突圍戰》報告指出,從最近七年內的票房數據來看,此前強勢的賀歲檔的影響力出現下滑,春節檔和國慶檔卻得到持續性的進階升級。同時,以“小而美”為特點的元旦、五一等3至5日的小長假檔期開始占據頭部梯隊。
此外,社交屬性讓一些非假日節日開始成為新的檔期,光棍節、雙11、520、跨年夜等“情侶檔“近年來對電影票房的加成能力愈發強勁。這些網絡節日雖然不屬于假日,但由于其提供了更多的社交話題,因此更容易帶動觀眾們選擇雙人觀影。
根據貓眼研究院發布《2021“檔期”突圍戰》報告,檔期的構成不僅需要節假日等觀影消費條件,還需要觀眾觀影積極性的支撐。這種觀影積極性很大程度上依賴于絕對熱門影片。以今年的端午檔期為例,2021上半年檔期連破紀錄,但是端午檔3天只有4.68億的平淡票房表現,雖然端午檔有多達12部“想看“數過萬影片上映,但是這些影片的“想看“總數甚至不及其它小長假檔期中熱門影片的單片”想看“數,而缺乏“強檔大片“正是造成今年端午檔表現平平的主要原因。
貓眼研究院認為,“熱度”和“口碑“是左右檔期戰局的核心因素。2020國慶檔期間,《我和我的家鄉》評分達到了9.2,是該檔期內口碑最好的電影。其“想看”數達到了44.2萬,是檔期內熱度第二高的新片。正是在“口碑+熱度”的雙重賦能下,《我和我的家鄉》拿下了國慶檔內的票房冠軍,其票房占比達到了47%。
此外,“類型優勢補位“是實現檔期突圍的另類思路。當下,各類型影片差異化競爭之勢已經形成,但受頭部效應影響,并非每一部影片都能單純靠差異化打開市場空間。目前來看,雖然檔期內觀眾觀影選擇趨于多元化,端午檔《比得兔2》依然憑借類型優勢成功突圍,因此在熱度、票房上已有一騎絕塵之勢,同檔期其它影片若想實現彎道超車,或將需要更多依托類型優勢。
綜合來看,現階段電影市場的檔期競爭愈發激烈,這要求影片的布局不能再單純地追求檔期、甚至迷信檔期,更應該不斷追求影片本身對觀眾的吸引力,這樣才能更好得調用觀眾的觀影熱情,為中國電影市場創造更好的票房成績。(記者/向炎濤)
(編輯 張明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