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化解地方債務與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時代命題下,唐山控股發展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唐控發展集團”)交出了一份亮眼的轉型答卷。這家總資產567億元、手握兩家上市公司的國有資本運營平臺,通過“并購扛債”與“園區化建設”雙軌并行,探索出一條城投平臺蛻變為產業引領者的市場化轉型進階之路。
轉型路徑:戰略并購構筑產業新生態
唐控發展集團的轉型密鑰,深植于其前瞻性的資本運作與產業布局。面臨剝離政府融資職能的必然趨勢,唐控發展集團敏銳把握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宏觀導向,立足地方傳統產業基礎和外部資源稟賦,開辟出一條“以并購破局、以項目鑄鏈、以科技塑魂”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徑。
2018年11月4日,唐控發展集團協議收購國內膠粘劑龍頭企業康達新材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002669.SZ)26%的股權,通過控股該公司快速切入新材料賽道,并連續整合西安彩晶、成都賽英、大連齊化等產業鏈關鍵企業,構建起覆蓋膠粘劑、電子材料、顯示材料、特種樹脂的專精特新產業集群,以資本杠桿高效重構千億級新材料產業生態。2024年2月20日,唐控發展集團再下一城,將輸電鐵塔龍頭常熟風范電力設備股份有限公司納入麾下,通過整合其光伏業務,加速打造“輸電+光伏”協同發展的能源產業格局,為唐山市大力發展新能源產業,構建多能互補的能源體系注入強勁動能。
“走出去”為唐控發展集團打開轉型升級的戰略空間,而“引進來”則催化出區域產業的能級躍升。立足上市公司創新勢能與唐山地區產業基礎,唐控發展集團精準把握宏觀經濟承壓與戰略性新興產業政策紅利交匯的歷史性機遇,以“逆周期搶灘鍛造產能基石,順國策鑄劍突破技術壁壘”的雙軌戰略強勢推進項目建設。
近年來,唐控集團通過“投資牽引、精深培育、并購強鏈、引鏈入唐”的驅動模式,全面培育新質生產力,加速產能轉化,為推動本地產業高端化發展,突破“卡脖子”技術瓶頸、實現關鍵領域進口替代奠定了堅實產業基礎。當前,唐控發展集團在唐山市豐南區建設的康達膠粘劑工廠、河北惟新ITO靶材工廠已經正式投產;總投資145.6億元的氟氯硅新材料科技產業園項目正在唐山曹妃甸化學工業園區加速落地,作為“百億級”標桿項目,該園區將依托氟、氯、硅三大核心基礎材料,打造國際一流的高端新材料產業集群和現代化綠色循環經濟示范基地,項目全部建成后,將實現年產氟、氯、硅等系列產品136萬噸,預計年營業收入突破120億元。
轉型成效:造血強基反哺區域經濟發展
(一)打通化債新路徑,構建市場化造血新機制
一方面,通過并購上市公司導入優質經營性資產,優化現金流實現利潤增厚,唐控發展集團外部評級強勢突破AA+并向AAA沖刺,以資本運作實現“資產提質—評級升維—融資成本下行—債務結構優化”的信用躍遷閉環,顯著提升百億級債務化解能力。另一方面,以先導產業精準牽引重大項目落地,打造“高端制造—集群收益—償債資金”的市場化造血通路,不僅使唐控發展集團脫離財政依賴實現主動造血,更以產業效能有力反哺地方經濟。
(二)激活存量資產,重塑資源價值新范式
唐控發展集團以產業項目為切入點,精準化解區域存量資產沉疴。曹妃甸氟氯硅新材料科技產業園、豐南康達膠粘劑基地等項目激活豐南區、曹妃甸區逾3000畝工業存量用地,將低效土地轉化為高端制造集群載體,有效驅動地塊溢價率,帶動區域經濟。此外,為推動產業化發展,唐控發展集團盤活地方企業既有閑置廠房、土地等資產,開展碳纖維制品及其復合材料中試基地、PEEK、PPS中試基地等項目建設,使廢棄資產蛻變為硬科技創新策源地,樹立廢資再生標桿。
(三)聚合創新生態,鍛造產業共同體競爭力
通過實行全球“找技術、引人才、聚資源”發展模式,唐控發展集團有效聚集關鍵資源要素,加速構建未來精細化工新材料園區新業態。依托氟氯硅科技產業園項目,反向打通旗下大連齊化、康達新材、西安彩晶、晶櫻光電等企業在風電、光伏、電子信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高端應用,深度串聯上中游燒堿、環氧氯丙烷、環氧樹脂、高端氟材料、特種有機硅等關鍵產業供應鏈,形成規?;?、耦合化產業群體,顯著降低綜合成本,提升產品競爭力。
轉型啟示:城投公司轉型成功的關鍵變量
市場化轉型并非一路坦途,面臨諸多困難梗阻。唐控發展集團的探索和實踐,在城投平臺市場化轉型之路上具有一定的先進性和典型性,可為處于轉型深水區的城投企業提供些許啟示。
(一)明晰平臺功能定位,全盤考慮轉型路徑,用城投扛債、產投化債是城投公司“轉虛向實”、統籌“扛債、化債”職能使命的有效范式
城投公司作為地方重要國資平臺,兼具履行社會職能與推動區域發展的雙重使命,這決定了其轉型路徑并非簡單“轉產投”,而應構建“城投+產投”協同發展的雙軌模式。建立“扛債主體”與“化債主體”既分工明確又有機統一的新型發展關系,對城投公司實現高質量轉型至關重要。一方面,要強化集團公司“扛債主體”功能,充分發揮其平臺公信力與資源優勢,聚焦信用體系管理與維護,持續優化債務結構,有效破解融資瓶頸,筑牢債務安全底線。另一方面,通過打造集團下屬“化債主體”平臺,運用戰略性并購上市公司等市場化手段,高效整合全球資源稟賦與地方產業特色,快速切入新興賽道,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及未來產業,為集團公司債務化解開辟可持續路徑。
(二)用市場化方式引人才、找技術、聚資源,是國資國企深化改革、優化布局、調整結構的“關鍵變量”
突破傳統國企行政化、級別化思維桎梏,以市場化機制引才聚智、整合資源,實現人才機制革新和技術資源躍升,是城投公司賦能自身轉型升級和區域產業發展的關鍵突圍路徑。城投公司既要打破傳統用人模式,建立市場化選人用人機制,精準引入高端管理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筑牢發展根基;又要通過戰略性收購科技型上市公司,快速獲取先進技術、高端人才及行業資源,依托其平臺優勢,鏈接龍頭企業與科研機構,構建長效合作生態,驅動技術攻關和產業成果轉化。
(三)深化實踐“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理念,用全國化、全球化理念進行產業布局,用他地資源賦能本地產業要素重構是城投轉型發展的新方向
面對本地資源稟賦不足、產業基礎單一、政府支持有限以及債務化解壓力加大的現實挑戰,城投公司必須突破地域思維,以全國化乃至全球化視野整合資源。一方面要主動對接外部優質資源(技術、人才、產業),強化外部資源賦能,彌補本地資源短板,借力推動區域產業要素重構與升級;另一方面要借勢高端躍遷,善用“他山之石”,驅動本地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加速經濟結構優化與產業集聚效應形成,從而推動城投公司從“地方平臺”進化為“資源整合者”,在資源整合中提升扛債化債能力和產業鏈嫁接能力。
(四)重新界定和構建新型政企關系,形成合力前行的發展格局,對地方扛債化債、企業轉型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城投公司運營狀況與地方政府信用高度相關。在其轉型過程中,若缺乏政府在政策與資源上的必要支持,發展成效將受到顯著制約。作為主管部門,各級政府應客觀認識到城投公司承擔的債務化解巨大壓力,切實加大對城投公司轉型升級的支持力度。既要強化政策引導與協同,通過有效的政策工具和資本紐帶,為城投公司提供有力“背書”,構建起城市發展“命運共同體”;又要建立合理的容錯機制,為城投公司在市場化競爭中大膽探索、改革創新創造更寬松的環境,幫助其減輕歷史負擔,能夠輕裝上陣、專注發展。
(CIS)